褚秀彩 賈士義
摘 要:目前,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實踐仍存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在傳統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師重視了“教”,忽視了“學”,學生的一切活動完全由教師控制,學生極少有積極主動的活動空間。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地理 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地理太難學了!”“如何才能學好高中地理呢?”……大多數高中生有這樣的強烈感慨。面對這些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教材本身而言,初高中地理有很大差別。初中地理以具體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等感性知識為主,注重形象思維。高中地理則以揭示地理事物( 現象) 發生、發展的原理、規律等理論知識為主,注重抽象思維。可見,初高中地理跨度大,再加上在初三沒有地理科目的設置,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差,更加大了高中地理教學的難度。②初中地理不是中考學科,因此學校不重視,學生不重視,造成必備的一些地理基礎知識欠缺。③歷屆學生對地理難學的反應和傳言,給高中生增添了無形的心理壓力,使很多學生先有了畏難、消極心理,認為學不會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是學好地理的主要渠道,也是師生學習交流的主要場所之一,那么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地理,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呢?
一、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足以說明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而在高中課堂中,可以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演示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到地球自轉產生地方時刻差異時,教學生假設他們的目光為太陽光,教師為地球,然后教師自己身體演示自轉讓學生觀察,先看到的就是先迎來日出的地方,從而學生自己得出東邊時刻早于西方的結論。這樣,在教師適當、自然、甚至有些風趣的姿態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學習中來。當然,就此也把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這不僅是師生之間互動,而且學生之間的互動更讓人難以忘懷。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地理教學,可通過光、像、影、聲、色、動等多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地理教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的科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因而地理教學的內容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區域性等特點。地理教材中有的內容較為抽象,無法讓學生直接感知。而學生本身的認知理解能力較低,缺乏知識經驗的積累,涉及地理環境的空間也較狹窄,因而他們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認識、理解能力有限。只能輔助以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去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障礙,不僅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還會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學好地理課。
二、在課堂教學中要掃除心理上的障礙,盡量降低教學難度
從心智發展來看,許多高一新生心理上并未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做好應有的準備,面對突然增大的學習難度,學生們會出現畏懼的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地理學習中智力水平的正常發揮。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師,對此首先要有預見性,盡力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在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必須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建立和增強學習信心。
運用地理板圖進行教學,使學生既能從中領悟知識要點,又能鍛煉畫圖能力。教師根據教材內容,一邊講一邊畫,學生一邊聽一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言行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手腦并用,思維高度集中,印象深刻。如講授長江、黃河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在黑板上繪制長江、黃河的干支流域圖,并說明它們各自的形狀特征,即長江干流形如兩個不規則的英文字母“w”,黃河干流形似四個不同方向的“幾”字。干流畫好了,就可以做到講到哪里畫到哪里。這樣形意結合的動感板圖便展現在學生面前了。這樣不僅使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了落實,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教學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教師應善于運用薩其曼探究模式,將教材內在的知識設計成形象、生動帶有懸念的課堂教學引言,一上課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引誘到對知識的探究上來,引導學生進入地理空間、積極主動的學習,直到懸念化解、問題解決,以此來完成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樣使學生對地理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把學習地理當成一件既輕松又愉快的事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勤奮的學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不知疲倦的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從心理學角度看,中學生既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又具有一定的好勝心。因此,設計具有懸念的課堂教學引言,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例如,在設計課堂導語時,可以采取先聲奪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講述必修I的“水循環”時是這樣導入的:利用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接著便提問:從地理學的角度講有科學依據嗎?學生們便議論紛紛,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然后又繼續追問:如果不科學,那么黃河水是如何復還的呢?這時候學生眼中滿含求知的望著教師。這樣,課堂的開篇語就牢牢抓住了學生,使得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都被激發出來。
四、加強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地理是中學學科教學體系中一門特殊學科,知識內容復雜,綜合性強,與其他學科間存在著廣泛的聯系。這種密切的學科間聯系要求我們地理教師能夠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解釋地理現象、說明地理原理,為全面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素質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例如講述氣旋和反氣旋時,結合語文課本中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片段描寫,然后提出問題:“文中的描寫是氣旋還是反氣旋?”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大增,同時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很快得出答案。
19世紀德國偉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通過教師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只有在課堂上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才會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曾強.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03).
[2] 馮貴香.淺析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J].考試周刊,2008,(24).
[3] 郝晶.興趣是有效實施地理課堂教學的根本[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S2).
[4] 李強君.地理課堂教學謀劃[J].教育,2009,(2).
[5] 高紅梅.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地圖的運用[J]. 教育革新,2008,(10)
作者簡介:
褚秀彩(1974-),女,河北唐山人,碩士,從事中學地理教學教法、區域旅游開發與管理研究。
賈士義,忻州師范學院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