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江 王雷鳴
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是體育教學三大任務之一。體育教師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自覺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意識和較高的體育運動能力。那么,怎樣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中使學生養成自我鍛煉身體的習慣,學會自我鍛煉的方法呢?
一、培養學生的兩種基本能力
所謂兩種能力即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自我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兩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對體育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的熟練掌握,它是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能力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做出正確的示范動作,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分析綜合。使學生由了解過渡到熟練掌握動作的要領、要點及難點等。
在做新授內容和復習內容的練習時,可采用分組輪換的教學法,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互相觀察、互相幫助,達到培養學生在技術上共同提高,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自定鍛煉計劃的能力
教學法強調了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體育理論教學時,要求學生自編和自定鍛煉計劃及實施的方法與步驟,教師給予評定。學生若能很好的完成計劃,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這就說明了學生已具有了這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學中指導同學們安排一個月的課外鍛煉計劃時,應側重考慮鍛煉內容的連續性,項目的多樣性,練習的綜合性,體現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還要注意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量,使練習具有經濟性、協調性、緩沖性。準備活動時自編徒手操,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全面活動,體現出肌肉活動的充分性,肌肉的對抗性和動作組合的規律性。然后進行組織評優,以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育意識。
三、加強學生組織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學同樣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教師教好了,學生不一定能學好。因此,就要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起組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可采用輪流值日制,準備部分讓學生自編自用徒手操,看是否能體現出教材的特點,教師及時給予指導。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體育骨干和裁判能力。根據每個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做好裁判分工。籃球、排球、田徑等項目的比賽都有裁判,這樣在課堂和課外活動時,讓學生自行組織相應的比賽,有關比賽的一切事情均有學生自己安排,教師只做技術指導,充當顧問。這就自覺不自覺地調動了學生鍛煉身體,發展體育能力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體育習慣。
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提高學生體育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良好體育道德的培養。上好體育理論課,內容要有針對性,如安排一些體育鍛煉對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影響等知識內容。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體育明星的成長歷程和輝煌成績以及軼聞趣事,如籃球名星美國的喬丹、奧尼爾,足球名星巴西的羅納爾多、英格蘭的歐文、貝克漢姆。特別向學生介紹我國奧運會冠軍的輝煌成績和他們為國爭光的奮斗事跡,如乒乓球名將張怡寧,跳水名將伏明霞、郭晶晶、熊倪,舉重冠軍我省運動員陳燮霞,以及我國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得主許海峰等等。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向學生提問或請學生來講他們所熟悉的名星趣事,還向學生宣傳知名人物重視體育鍛煉身體的事跡,如毛澤東喜歡游泳,生前曾十三次游過長江,還曾游過湘江、錢塘江、珠江和北戴河等大江大河,1974年81歲高齡的毛澤東還在湖南長沙游泳館游了五次。毛主席生前不僅喜歡體育活動,對體育活動很有研究,在青年時期就寫了一篇《體育之研究》的文章發表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其觀點對我們現在的體育教學還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韓國總統金泳三雖年逾七旬,但他對自己的健身絲毫沒有放松,每天堅持跑步二十分鐘,游泳十分鐘。賀龍元帥在抗戰時期冒著炮火硝煙組織體育活動,在戰斗間隙還組織籃球賽,他的戰斗籃球隊在當時很有名氣。并開展教師教學生、學生教教師、學生中互相保護幫助、相互觀摩、相互監督的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鍛煉能力。
五、發展學生監測能力
在外堂和內堂的體育教學中,注意加強學生的監測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明白常用的體測生理指數。例如:什么狀態下的練習,心率指數達到多少為宜;什么狀態時每分心率高于或低于指標對人體無益。“極點”是怎么回事,特點如何;運動量過大尿液的變化,神經系統的影響等。
從保健學的觀點看,事先應按學生年齡、性別狀況、健康狀況、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使練習具有因人而異性。教會學生監測脈搏,教師根據項目練習特點,提出脈搏要求、持續時間,教會學生運用改變練習次數、練習密度及練習時間來改變脈搏數。使學生能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
作者單位:新疆額敏縣農九師168團北區中學 于新江
新疆額敏縣農九師169團中學 王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