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明
十個手指有長有短,每個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一個班級不可能沒有后進生,做為教師最感頭痛而又不能回避的是后進生這個問題,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事關一個學生的前途、事關一個班集體的成長,乃至一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安寧。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可采取下面的一些做法。
一、學校與家庭雙結合,其抓共管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環境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也就不同,教師在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不僅要做好校內工作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后進生往往比較“心虛”“敏感”“有戒心”,常常對真正關心愛護他們的老師也不愿接近。我認為首先要培養同學的認同態度,培養同學互助互愛的作風。有意識地安排具有影響力的班干部同后進生交朋友,一起參加課余活動,一起學習,其他同學就會逐漸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其次通過集體主義教育,盡可能讓學生懂得班級的榮譽是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齊抓共管,進一步強化轉化效果。
后進生往往得不到家長的重視,但他們又渴望得到重視。因此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家長會的傳統開法是教師一人講,家長一起聽;而家訪則成了向家長告狀。學生害怕,家長難堪,因此有些家長就借口不參加家長會,家訪時借口不在家,班主任就很難與后進生的家長進行交流,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師平時要用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找到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家訪或開家長會時,首先表揚學生取得的成績,更多地表揚后進生的閃光點,讓家長感到自己的兒女不是無藥可救。這樣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日常表現就不會放任不管不加過問,而是主動、積極地配合學校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把孩子培養成人。
二、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許多后進生在課堂學習中體驗到的大多是失敗,極大的挫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一名后進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有次檢測課本上解方程知識的掌握情況。一張試卷出10道題,他全做錯了。我并沒有當眾批評她而是把這名學生叫到跟前,給她詳細的講解第一道題,隨即出了一道同類型的題讓她自己解答,她很快就解答正確了,我即時的表揚她說:“只要認真聽講仔細審題你也能做對是不是?你愿意自己來糾正嗎?”她很快回答“愿意”。便快速地把其他題改正完給我看,這時我當眾表揚了她,她居然臉紅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從此,她的聽課狀態日益好轉。我適時地與她談心:“你看你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以后也會慢慢改掉其他不足,成為一個人見人夸的好孩子是嗎?”幾次適時而中肯地點撥,終于使這位同學有了很大轉變,期末考試她也取得了好成績。這說明適時地給“后進生”以鼓勵,幫他們逐步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知道自己能行,讓他們以好的方面慢慢取代較差的方面,并盡可能的提供他們施展才華和表現的機會。這樣他們才會與老師產生共鳴,真正達到健康發展的目的。
三、正確對待后進生思想的反復性,堅持耐心持久的教育
對后進生的期望不要太高,不要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標就喪失信心或干脆放棄。后進生的轉化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往往出現曲折和反復。如果后進生出現思想的反復,就認為“朽木不可雕”而放棄轉化工作,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要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一名教師的職責。
實踐證明:要做好轉化“后進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事,這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作。也不是靠某個人單槍匹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師、學校和家庭全方位的配合。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以寬厚、博愛之心去理解和關心“后進生”;我們應該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給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給予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激發學習興趣。那么“后進生”就會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去追求、去拼搏。這樣才能做好后進生的轉變工作。
作者單位:香河縣城內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