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煒祥
詩歌是文學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優秀的詩歌能飛躍時間的長河和不同的國度,撥動的人們的心弦,詩歌的語言精練、含蓄,要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讀懂詩歌內容。詩歌語言有時為了對仗工整,會打亂通常的語序,要讀懂詩歌內容,往往需要理順錯亂的詞序。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前句是“鳥棲息在池邊的樹上”,后句卻不是“僧敲月下的大門”,因為“月下”并不只有“大門”,也有“僧”。詩人將詞序一變,就成為千古佳句。另外,詩歌為了語言的精練,音韻的協調,會省去一些句子成分,成為省略句。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每一句都只用了三個名詞,沒有動詞,實際上就是省略了謂語。這些名詞,描繪了一個電影似的畫面,理解的時候,要將省略部分添上去:(我)騎著瘦馬,走在古道上,正刮著西風,眼前枯藤、老樹、昏鴉,還有小橋、流水、人家。
二、連綴、補充、想象。“詩貴含蓄”,往往只截取生活的某個斷面,某個富有表現力的點,在學習的時候,要將點面進行連綴、補充和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統一完整的畫面,如“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父》)從漁父長期煙波生活中截取了這么一點:恰是斜風細雨時,江南春色方濃時,而偏偏又是桃花汛泛起時。在時間這一點上,又描寫了空間的一幅畫面:高處有從水田飛入上空的鷺鷥,低處有落英繽紛的春水綠波,以及引起人們鮮美味覺的大口細鱗的肥嫩鱖魚,中間則是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父。通過連綴、補充、想象,鷺在飛,水在流,魚在撥剌的嬉逐,一切景物都是那么的新鮮、清麗、秀潤。漁父被眼前的景物深深吸引,而讀者也油然產生一種自然淳樸的意趣和不愿離開這一魅人亦復宜人的境界的深情。
三、領悟哲理。耐人尋味的好詩,形象中包含著深邃的哲理。學習時,要仔細揣摩以領悟其中的道理,從而獲得教益。
四、注意理解詩歌中的典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闋共八句,就用了六個典故。讀這樣的詩詞,一定要注意理解典故,不然即使閱讀能力再強,也沒有辦法讀通。
五、朗讀。詩歌語言優美、精練。而且富含音樂性,通過朗讀來體味它的韻律,感受它的詩情,特別是抒情詩,所以詩歌要反復朗讀,讀出和諧的節奏,讀出蘊含的深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荻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