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富榮
上世紀50年代末6。年代初,云南個舊云錫礦工肺癌發病率引起國家領導、醫療衛生部門及社會各方面的極大關注。1975年1月29日,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第303號報道了云錫礦工肺癌問題。1975年2月5日,病情十分嚴重的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在剛做完手術,還躺在手術臺上,就對身邊醫務部門負責同志指示:“云南錫礦工人肺癌發病率很高。你知道不知道?應該去解決這個問題,馬上就去!”此后,鄧小平、鄧穎超、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對云錫礦工肺癌防治工作作了重要批示。
經專家研究分析,礦工肺癌主要是由作業現場中的含砷礦塵、氡及氡子體所致。因此,礦工肺癌防治是一項涉及井下工程防護、診斷治療、病因流行病學、衛生防疫和科研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難度大的多領域綜合性勞動保護工作。云錫公司工會緊緊圍繞礦工肺癌防治系統工程,卓有成效地發揮工會群眾性的優勢和特點,既認真履行好防治工作督促檢查職能,又是防治工作的實踐者和推動者,廣泛組織和動員各方面力量開展深入持久的防治工作。
工程防護:改善作業環境,加強勞動保護防范措施。特別是在公司所屬老廠、松礦、馬礦、卡房等肺癌發病率較高的礦山單位,重點抓好井下作業現場治理和整改,開掘通風巷道,采取機械通風的辦法改善作業現場通風條件,封閉廢舊巷道和采空區,最大限度地降低作業環境粉塵、氡及氡子體致癌物質的濃度。云錫公司工會廣泛組織礦山單位職工開展通風掘進工程勞動競賽,加快通風設施的建設進程,掀起群防群治的高潮。先后建立起“以壓為主、壓抽結合”的十八條機械通風系統。通風巷道總長67700多米。封閉廢舊巷道6039處,安裝風門1062道,安裝主輔扇風機339臺,保證井下作業環境的通風風速,粉塵濃度、氡及氡子體達到或接近國家工業衛生標準。
技術防護: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職業安全衛生水平。云錫公司工會從源頭上狠抓落實,在督促檢查有關部門落實主體工程項目與職業安全衛生技術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同時,重視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礦工肺癌防治的作用和效果。組織有關科技人員,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活動,引進、擴大、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加強措施工程(工藝)改造,如:在礦山生產單位研究推廣和應用多風機、多級站礦井通風技術,降低粉塵濃度;冶煉生產單位,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又改善了作業現場的職業安全衛生條件。2002年,云錫公司投資了18億元從國外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技術的澳斯麥特熔煉技術,取代冶煉分公司陳舊落后的熔煉爐。冶煉分公司工會圍繞新引進冶煉技術項目,組織攻關小組,加快新設備的安裝、調試、投產進程,并對部分不適應冶煉實際需要的工藝流程進行革新改造,促進了冶煉效率的提高。過去,冶煉分公司有七座冶煉反射爐,共有100多道爐門和煙道門,燒火、翻渣、開口時整個廠區濃煙滾滾。引進了澳斯麥特熔煉技術,一座澳斯麥特爐取代了原有的七座反射爐。澳斯麥特爐進料口、放渣口、放錫口均設有環保裝置,改變了煙氣無組織排放,極大減少了有毒有害氣體的產生和人員接觸的幾率,作業現場的有害物濃度大幅度降低;自主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勞Ⅰ、Ⅱ型防氡口罩,在防塵、職業病預防、作業環境監測等方面具有全國領先技術水平。
系統防護:一是加強職工勞動保護宣傳力度,增強職工自我防護意識。七十年代,云錫礦工肺癌曾一度發病率高,危害性大,在廣大職工中一度談“癌”色變,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影響職工隊伍的穩定。公司工會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向職工和家屬宣傳講解礦工肺癌的形成及防護措施,引導職工敢于正視肺癌這個病魔,懂得自我防護措施和手段。特別是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來,工會利用各種宣傳作廣泛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加強領導干部和職業病防治專業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購買、編印發放有關職業病防治知識書籍3萬多冊,普及職業防治知識,提高職工自我防護能力。在制度上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對職工上崗前職業安全衛生培訓,堅持對新任職的管理人員進行職業安全世界衛生培訓,堅持每年一次的職業安全衛生知識的學習培訓和考試。以增強職工職業病防治觀念和防治能力。
二是自我防護與組織防護相結合。自我防護:嚴格要求礦山井下作業職工,堅持戴口罩、不吸煙,最大限度減少塵毒二次污染;作業時堅持濕式作業法,做好作業面噴霧灑水,最大限度地降低作業面粉塵濃度;積極參加肺癌普查工作,以實現“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努力降低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組織防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公司各級工會認真督促和落實《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的貫徹和落實,進一步規范主體工程與職業防護工程做到“三同時”;同時積極發揮工會群眾性的優勢和特點,組織職工廣泛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全公司設立2300多名勞動保護群監員,他們既是生產班(組)長,又是安全生產的監督員,積極活躍于礦山、冶煉等職業發病率較高的生產一線,切實有效地開展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活動。認真落實“一法三卡”制度和措施,加強事故多發點、重大危險源點、塵毒危害點的控制和檢查,定期對作業場所呼吸性粉塵、砷、鉛等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不斷改善作業環境,減少職業病危害,將全總頒發的工會勞動保護“三個條例”精神和要求貫徹落實于生產實踐,促進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標準化。
三是開展生產一線建“小家”競賽活動。工會把“職工之家”建設向生產一線延伸,向生產一線職工貼近。即:在生產一線建立職工工間休息室——職工小家,為職工消除疲勞和恢復體力營造環境和條件,維護職工身心健康,體現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生產現場建“小家”競賽活動重點在公司所屬五大礦山井下生產一線工區、班(組)開展,競賽成績納入年度“工人先鋒號”等評先選模的考核內容。職工“小家”里配有學習資料、電話、熱水器、茶水、職工班間就餐炊用具等學習生活用具。“家具”雖然簡陋,但在百米地層深處,“小家”顯得格外“明亮”,給人以安全、舒適和溫馨的感受。
四是組織職工療休養。建立職工療休養制度,每年分批分期地組織生產一線職工到省內外療養院療休養,職工療休養制度已堅持了50多年的時間,療休養經費逐年增加。僅2002年至今用于職工療休養設施投資費用、職工療休養費用12億多元,安排療休養人員14153人次。公司所屬冶煉分公司在2004、2005兩年時間里,組織了45期,1854名接觸粉塵人員和砷鉛超標人員到省總工人療養院、個舊賈沙溫泉療休養,療休養費用達9189萬元。
五是職業檢查形成規范和制度化。1985年以來,每年對接觸粉塵、有毒、有害氣體人員作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相應職工健康檔案(1999年國家衛生部頒發《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后,按照有關要求將職業健康檢查作為正常的職業健康監護檢查)。2003年對S808人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查出職業性肺癌3例;2004年檢查3113人,查出肺癌3例;2005年檢查3332人,查出肺癌4例;2006年檢查4882人,查出肺癌3例,為職業性肺癌患者早發現早治療創造了條件。
六是關心、關愛和幫扶職業病患職工。工會主要從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方面督促有關部門落實職業病鑒定就醫等政策和規定。如2005年公司分兩批對矽肺病人員進行病情復查及傷殘等級鑒定,等級鑒定達到規定傷殘級別的人員,按規定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及定期發放老工傷診療費的待遇。對202人一次性支付傷殘補助金120多萬,平均每人這5900多元;積極與有關醫療單位聯系,為171名職業病患者(肺癌39人、一期矽肺病102人、二期矽肺病30人)落實定點治療醫院,簽訂醫療費用結算協議,保證職業患者應有的醫療條件。另一方面把職業病患人員納入工會扶貧幫困的范疇,從精神上生活上予以幫助。肺癌,特別晚期肺癌是我國乃至世界醫學界目前面臨的醫療難題,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悲傷。工會干部經常走入患者家庭,鼓勵患者及家屬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和決心,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做好經常性的送溫暖活動。
七是綠化美化礦區、廠區和生活區,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和條件。1998年以來,云錫公司綠化環境經費2500多萬元,綠化面積這985543m2,生產生活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所屬冶煉分公司、化工微電子公司、砷業公司、松樹腳分礦、大屯選礦廠綠樹成蔭,花草成片,整潔優美,環境大為改觀。大屯選礦廠榮獲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稱號,云錫公司獲個舊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先進單位。
現在,云錫公司三十多個肺癌防治科研項目分別受到國家科委、衛生部、云南省政府等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礦工肺癌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由1989年的63.09歲,延長到2006年的72.20歲,基本達到全國人口平均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