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王 石 本報記者 王躍西
增派6萬士兵、派駐蘇-30先進戰機……印度最近在印中邊界地區可謂動作頻頻。而且,每次采取行動之前,印度方面都會搬出同樣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應對中國威脅。”印度媒體日前又披露,印度安全內閣正考慮成立獨立的核武器和導彈情報中心以及海洋安全中心。而成立這兩個機構的原因再次與中國扯上關系,是因為印度“被中國近來的侵略態勢所刺痛”。
據《印度時報》18日報道,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17日對增設情報中心和海洋安全中心的議案進行了討論,成立這兩個機構的提議得到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的大力支持,預計印度安全內閣肯定會通過這一提議。新情報機構成立后,將直接接受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管轄,并負責搜集相鄰地區的導彈與核技術發展等相關情報。
報道強調,增設這兩個部門就是為應對中國的“侵略姿態”。報道稱,中國在靠近西藏的青海地區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將近3000公里,中國還在同一地區建造了數座裝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發射臺。而印度調查分析局、印度國防情報局和印度情報局等情報機構“無能地”漏掉了中國近期部署中程導彈等情報,這一疏漏給印度官方提了醒,并促使他們采取行動。
《印度時報》還援引一名所謂消息人士的話說,印度整個北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都在中國導彈的打擊范圍內。這些導彈的射程只能覆蓋4個國家——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和印度。而其他3個國家并非中國潛在敵人,印度對中國的用意深感擔憂。另一名安全官員表示,他承認成立獨立的導彈情報中心和海洋安全中心主要就是針對中國的導彈部署計劃。新機構不僅將收集情報,還將分析印度國防情報局、印度調查分析局、印度情報局和印度全國技術研究組織的情報,并建議采取行動對抗任何敵對的軍事部署行為。
對于印度的做法以及印度媒體的報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研究室主任趙干城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不必對印度軍方把中國作為防范對象而大驚小怪,因為印度對中國的防范態度眾所周知,印度對中國的情報搜集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印度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可以做自己認為必要的事情,但是應該考慮對方的反應,而不應一味把對方當作自己擴充軍力的借口。這次印度方面借所謂中國導彈威脅說事實在有些多此一舉,因為近來頻頻在邊界地區采取動作的正是印度而不是中國。印度一些人現在似乎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一種“安全困境”,眼睛里總是充滿“中國威脅”,這對雙方的互信建立及印度的自身發展都會產生消極影響。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南亞室主任胡仕勝也認為,炒作中印對抗反映了印度一些人的“弱者”心理。在強大的對手面前,弱者顯出不自信,甚至“自我強迫式”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