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海
有效教學是近年來大力倡導的教學方式,其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認為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方式。有效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學的效益,即教學是有效的、高效的,或是低效的、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關注學生、尊重學生是基礎
有效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為核心,以尊重學生為關注學生的心理基礎。尊重是人文、平等、誠信、關愛的體現和基礎。教師尊重學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有效作用;才能根除諸如占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有效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同時教師還要有清醒的認識到: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必須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過程是關鍵
實施有效的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要實施有效的教學:
(一)是要教學設計的有效。新教材知識面廣、安排的課時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課程標準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要求以及教學難度的有效控制,對教材大膽取舍、合理組織,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從集體備課入手,堅持集體備課制度,抓實集體研討初備、個人加工復備兩個環節,提升教師解讀文本、內化課標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要調控有效的教學流程,確保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是為了“學”,檢驗“教”的有效是積極地“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高質量地完成教與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因此教師應從分析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多樣的、符合小學生特征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教學流程,規范課堂教學結構。教師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這節課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這樣更有效的教學?”
(三)是要設計有效性提問和討論。有效地提問和討論,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文本保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習狀態。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序的遐想中。為此,我們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而且教師的提問,必須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堅決杜絕無效提問和無目的的隨意提問,更不能是教師包辦,自問自答。
(四)是要強化有效的課堂練習,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這就要提高練習的有效性。訓練作業與課堂教學內容保持一致,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緊密聯系。課堂作業,選擇典型例題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力求當堂訓練,現場批閱,當堂反饋評講。課外精選練習,應設計延伸性的、探究性的、開拓性的作業,達到鞏固知識,引發思考、激活興趣、促進成長的目的,堅決杜絕重復性作業、機械性作業、枯燥無味的作業,確保通過規范化、高效化的作業訓練,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提高智力的效果。
三、加強課外閱讀是后盾
《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一)是課內外結合,激發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將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了解的知識、掌握的技能運用于學習和探究之中;在課外結合課文進行拓展閱讀以激發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是掌握課外閱讀方法,讓學生讀得輕松,富有實效。“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是開展建設書香校園活動,促課外閱讀持續進行。
1.全校開展讀書活動。在全校中開展讀好書、建立書香校園活動。除確保全校學生相對固定的讀書時間外,教師還應注意從以下幾種途徑向學生推薦書籍:①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②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③推薦與寫作要求相關的書籍。
2.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如舉行演講賽、辯論會、朗讀比賽、說話比賽、知識競賽、寫作比賽等專題活動,在活動中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使學生在閱讀的質和量上協調發展。
一言以蔽之,實施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