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義元
摘要: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媒體技術,打破了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練習冊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創設情境、模擬演示事物的發生及形成過程、激發興趣、不斷刺激注意、強化記憶,實現了學生由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拉近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系,降低知識難度,從而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情境 刺激 興趣 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的應用必將給數學教學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現代媒體可以巧設情境、激發興趣、拉近知識與學生感性認識的距離,減緩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變被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真正做到有效課堂教學,從而大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大多活潑好動,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數學教材又枯燥無味,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體教學通過聲、像、動畫等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的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他們就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地學習數學。例如教學“有理數的乘方”一節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曾說:‘如果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木棍我能撬起地球。同樣的,我可以說如果給我一張足夠大的紙, 20次就能折35層樓房那么高。27次就能折珠穆朗瑪峰那么高。學生大惑不解,好奇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奧秘。教師順勢引入新課:“下面我們就專門來學習這個內容,只要大家認真學,很快就能解決其中的秘密。”
二、創設問題情境,增添課堂魅力
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而教學媒體創設問題形象化、明確化,容易將新知識與舊知識或各知識點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真正擁有發展他們想法的機會,使學生馳騁奔騰的思維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間。運用媒體創設問題情境,為師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經驗,使學生展開認識、分析、綜合、想象、表達能力、學習活
動,變強迫性教學為誘導思維式教學,極力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增強直觀、形象性,優化知識的形成過程
多媒體可以跨時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變、發展過程。我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等特點,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一步一步演示出來。這樣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還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樂于接受,進而實現了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四、減緩知識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初中數學知識的教學,尤其是七年級幾何知識的教學,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生活經歷不足,不能用嚴謹、科學的推理講解清楚,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體會。例如,教學“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截一個立體圖形”等內容時,運用課件演示,利用它可無限分割、可重復展示的優勢展現知識的發生、轉變過程,突破思維障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樣化練習,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反饋、矯正
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好方式。學生穩定性差、易疲勞,鞏固環節只有不斷地改變練習形式,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體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化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使學生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了學生想做、樂學的學習情感,真正做到“減負提素”的目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制各種形式、各種情境的選擇題、填空題或解答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并配以聲像效果,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靈活性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品嘗學習的成功體驗和樂趣。以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師生間、學生間的思維互動。這樣的數學教學更有利于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提高素質。
參考文獻:
[1] 繆亮,《新課標——多媒體課件與課程事例典型案例》
[2] 劉芳、孔凡哲,《新課程教師學科教學培訓》
[3] 肖成全, 《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