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市鋒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給體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其中對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已成為當前的熱點問題之一。在體育教學中,以中學為例,同一教學班里的學生由于主觀、客觀、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個性、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分別存在著不同的差異。而傳統的教學忽視了這種差異的存在,從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直接影響了體育課教學的效果。
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個體差異的存在,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科學態度,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進步,從中體驗到體育活動成功的樂趣,開展體育課游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做,能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有利于使每一個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發展,并形成完整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興趣、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教學目的。
新課標要求如今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創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更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設計中來,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基層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由于體育器材不齊全、場地有限、器材消耗較快的情況。如何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避免學生單調、枯燥、厭學的情緒,除了需要學校及各方領導給與重視外,我們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也應該開動腦筋、動手自制器材來充實學生練習活動的種類。為此,針對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的特點,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鍛煉身體為目的,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這些器材都以廢棄材料改制而成,不僅有助教學,還充分體現了我們的環保意識,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一、礦泉水瓶
礦泉水瓶很容易收集,使用比較靈活,即便教學中沒有價值了,回收后還是可以利用,非常環保。
1. 礦泉水瓶的使用更是廣泛,我們在游戲中可作為保齡球瓶來使用。首先選擇較為短粗的水瓶,再向其中裝入半瓶水或沙土,擺成三角形狀,用籃球或實心球來做保齡球進行擊打。同樣距離、同樣次數打倒瓶數多者勝。
2. 選擇較為細長的水瓶來做接力棒。教學中幾個班同時上課的情況很多,學校的接力棒就會不夠用,這時我們自制的接力棒就可以讓四、五個人的小組甚至兩個人的小組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3. 在教學中礦泉水瓶最頻繁的用途還是標志物。一塊平地兩邊各用兩個水瓶擺一個門,幾個人就可以踢一場小比賽;籃球訓練中的折返跑標記、變向運球的標記等等。
二、汽車內胎
廢棄的汽車內胎,用剪刀裁成寬為1-2厘米的皮筋。
1. 教學中進行跳皮筋游戲是女生的最愛。
2. 作為跳高的橫桿、跨欄的欄板都是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的一個體現,如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更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一些非常規的自制器材就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可以把同一個項目設置為不同的階段和難度,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均等的練習機會。
3. 國家隊的訓練中會用到專制的皮條,我們在學校的業余訓練中用自制的皮筋也有很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在安排身體素質練習內容時,可以涉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如上肢、腰腹、大小腿的前、后肌肉等等。
4. 拉伸皮筋練習蹲踞式起跑的阻力練習、途中跑。將兩個人的腰用皮筋連起相隔十米左右,體會技術、利用皮筋作標志糾正錯誤的技術動作,來強化技術定型。
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教學中利用自制器材的一些方法。其實還有很多項目和教學內容都可以利用自制器材,這有利于因材施教,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體驗到了運動樂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他們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共同制作更適合他們使用的器具;有利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關注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
總之,在學校體育器材不足的條件下,自制器材是為了滿足體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需要。自制器材大多來源于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現成的隱形的體育器材,關鍵在于如何去發現和利用,樹立開發意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廢棄物品有很多,有些可以直接拿來當作我們體育教學中的器材,更貼近學生,能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自制體育器材的多樣化特點,豐富了教學內容,并對教學具有輔助作用,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能更充分地體現學校體育的娛樂性,為更好地開展“快樂體育”與培養“終身體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