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璉瑰
今年年初以來,朝鮮辦了三件事,引起世人關注。
第一件事是大步推進其核計劃和導彈計劃,把“先軍政治”推向極致。今年1月,朝鮮先后宣布與韓國處于“全面對抗狀態”,單方面廢除與韓停止對抗所有協議,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朝鮮4月5日進行了“衛星發射”,5月25日進行第二次核試驗,7月進行了密集的導彈發射。由此,朝鮮的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第二件事是宣布永不棄核,永遠退出六方會談。早在2006年11月,朝鮮第一副外相姜錫柱就直言朝鮮的核武器不是為放棄而研制。今年6月13日朝鮮外務省正式宣布,“到了現在,棄核是絕對和完全不可能的事情”。4月14日朝鮮外務省以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譴責朝鮮“發射”為由,宣布“朝鮮將永不參加六方會談,也不再受六方會談協議的任何約束”,7月15日朝鮮領導人金永南宣布“六方會談已壽終正寢”。
第三件事是自5月起朝鮮突然大力宣傳開展“150天戰斗”,似乎工作重心轉入經濟建設。2006年10月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并宣布成為“堂堂核國家”,2007年底提出2012年實現“打開強盛大國之門”的目標。4月20日起,朝鮮展開“150天戰斗”,號召進行一場“全黨總動員戰,全國總攻擊戰,全民總決死戰”,“掀起令世人驚嘆的大革新、大飛躍”。
三件事看似獨立成章,但實際上密切相連,甚至可以說是一項大戰略中的三個不同側面。
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朝鮮便著手開發核技術,此后形成核武計劃,迄今已近50年。其間朝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冒著遭到國際社會嚴厲制裁的危險,寧肯犧牲經濟建設,也要研制核武器,成為核國家。其目的就是對韓掌握統一主導權,在周邊大國的外交上多一種戰略手段。因此掌握核武器是朝鮮的一項既定決策,不容放棄和“贖買”。自上世紀90年代朝鮮核問題凸顯以來,朝鮮通過多種外交手段與有關國家進行周旋,為其核計劃的穩定推進贏得了時間,終于在2006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但自從去年8月以后,國際媒體盛傳朝鮮最高領導人身體欠安。2個月后朝鮮領導人重新出現在媒體上,但此后的一系列舉措可以感到他們在與時間賽跑,要在這一代領導人任內把其核計劃推向不可逆轉的新水平。因此,朝鮮今年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并全面改進并試射了其運載導彈。
朝鮮的這一系列舉動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應。而業已進行兩次核試驗、導彈技術也有長足發展的朝鮮,此時已不需要與國際社會周旋為其核計劃爭取時間了。這時它的外交目標是令國際社會打消對其“棄核”的幻想,承認其核國家的既成事實。為實現這一目標,朝鮮公開宣布它永不棄核,明確告訴那些仍然堅持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的人們,你們的主張已經徹底失敗,然后拒絕一切有關朝核問題的談判,徹底關閉對話的大門,使朝核問題成為一個無從談起的過時話題,迫使國際社會認識到并接受他們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失敗。
國際社會對朝鮮的期望一般有兩項,一是“棄核”,二是發展經濟。朝鮮深知僅拒絕與國際社會談論朝鮮核問題并不能有效地促使其“忘記”朝鮮核問題,甚至是越是拒絕,人們越是常常提起。朝鮮必須制造一個能引起人們關注的新話題,以遮蓋朝鮮核問題這一舊話題。于是,朝鮮便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傳“150天戰斗”,并高調宣布150天戰斗的重大戰績。這使許多希望朝鮮發展經濟的人們在某種欣慰中,不再關注朝鮮的核武器。
可以肯定,不久以后朝鮮在經濟建設方面將會有一些新的宣布。如有可能,它將高調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和交流。這一方面可以沖破安理會1874號決議的制裁,另一方面可以此令國際社會徹底“忘記”朝鮮核問題,使“朝鮮核問題”這一頁徹底翻過去,朝鮮從此可以安享“堂堂核國家”的好處?!ㄗ髡呤侵泄仓醒朦h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