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昨天在華盛頓開幕的中美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環球時報》的調查顯示,最受中國專家關注的仍是“要求美方確保中國美元資產問題”。中國人的這種擔憂,從金融危機開始的第一天起,就沒有停止過,而且還在與日俱增。
根據中國央行數據,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超過2.1萬億美元。其中約65%為美元資產,包括8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有學者用“血汗錢”來形容中國的外匯儲備。確實,這是中國老百姓用一雙雙襪子、一件件玩具換來的,是一代中國人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
稍稍知道一些美國以往應對危機做法的人,都很難不擔心中國這份家底的安全。從歷史上看,幾乎每次金融危機過后,都會出現美元貶值的情況。最后結果都是,別國受損,美國成功轉嫁了危機。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統計,過去60年來,美國共經歷十幾次大大小小的危機。有意思的是,美國不但安然度過了所有危機,反而在危機之后更加強大。
1971年,面對各國爭相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的要求,尼克松總統斷然宣布中止黃金和美元掛鉤,最終以拒絕履行對其他國家義務的方式度過了危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元匯率大幅升值,造成出口受阻,制造業衰退。美國于1985年同日本等國簽訂“廣場協議”,通過逼迫日元等貨幣大幅升值的方式,再次度過危機,而日本則付出多年經濟萎靡的代價。
從現實來看,中國人有更充分的擔憂理由。當前,美國國內呼吁奧巴馬政府出臺第二個經濟刺激計劃的聲音很高。刺激經濟需要大量的借貸,據經濟學家分析,再次投入的數額要高達2萬億美元。這么大的量只有兩個來源——增發國債,或增加貨幣投放。不少專家已經發出警告:美國政府會因此承擔越來越大的負擔,美國國債也會因此埋下巨大危機。美國國債若出現危機,受沖擊最大的無疑將是中國。
值此危機關頭,美國必須正視、并高度重視中國人的擔憂及呼聲,不要總是做口頭保證,而是要盡快向中方講清潛在的問題,并且拿出一整套具體的應對方案來。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旨在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加深互信、促進合作,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關鍵就在于要切實保證對方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害。如果一方只顧自己,不考慮另一方的利益,甚至不惜損人利己,那將是十分危險的。
中國不是20年前的日本。美國只有讓中國人放心,才能維持自己的國際信譽,才能在很多問題上獲得中國的支持。這種支持對今天的美國來說已是不可或缺。如果美國人還想用以前坑日本人那樣的手法坑中國人一把,必然會失去中國人的信任,造成中美關系大倒退,結果只能是雙輸。▲
環球時報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