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共產黨的四位領袖人物: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他們的從政風格迥然不同,閃爍出個性的光芒!
毛澤東:剛中帶柔。
開國領袖毛澤東雄才大略、豪氣沖天,充滿著“偉男子”的剛毅。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少年毛澤東的詩句便“霸氣十足”、不同反響!韶山沖的青山綠水出人意料地滋養出了一個鋼鐵硬漢,他的降生讓沉默已久的中華民族聲振寰宇,攪得周天寒徹。他一開口,便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毛澤東的人生詞典里,根本就不存在“害怕”兩個字。天不可怕,只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一到奮斗,就可以戰天斗地,敢叫日月換新天;地不可怕,只要發揚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就可以讓“滄海”變“桑田”;人更不可怕,盡管蔣介石有八百萬軍隊,但只要我們擁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們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心,紅旗就一定能插遍全中國,讓全國山河一片紅。
在建立新中國的征程中,他始終顯示出超人的“霸氣”和常人難以擁有的“自信”。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一步步地走向天安門城樓。秋收起義,毛澤東點燃了創立新中國的火炬;井岡山麓,萬家燈火映照著一大片紅色的土地;湘贛閩邊境,火光沖天,風卷紅旗如畫;延安窯洞的燈火映照下的毛澤東,成竹在胸,一部《論持久戰》準確地預測了日本法西斯注定失敗的命運,一曲《沁園春·雪》,便宣告了蔣家王朝的徹底失敗。
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在戰友們的簇擁下,滿面春風地走向天安門城樓,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映照著他面帶自信的微笑,整個世界注視著他高高昂起的頭顱!
剛剛“站起來”的毛澤東遇到了比蔣介石更加強大的對手,但國力單薄的領袖不畏強權,剛性依舊,他面帶微笑地說:“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哪怕是衣衫不整,哪怕是戰爭的創傷還沒有復元,但美帝國主義已經發出了挑戰,必須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朝鮮戰場上的對決,是中國軍隊自滿清以來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毛澤東讓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知道了擁有《孫子兵法》的中國,軍事思想是源遠流長的!
毛澤東說:中國永遠不稱霸!但霸氣性格十足的毛澤東卻十分清楚,在霸權主義盛行的世界,沒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就沒有發言權,就要挨打。毛澤東以卓越的遠見,不顧經濟實力的局限,勒起褲腰帶搞起了原子彈和氫彈,高高升起的蘑菇云奠定了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剛性十足的毛澤東具有“柔”的另一面。他以政治家非凡的“柔性”與具有國恨家仇的國民黨蔣介石合作,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晚年的毛澤東,親自推動并促成了中日建交和中美建交,剛毅中蘊含著務實的“柔性!”
讀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詩句,似水的柔情溢滿詩行;閱讀毛澤東悼念戰友的詩句,痛斷肝腸;聽到老百姓吃不飽飯的報告,毛澤東淚流滿面,徹夜不眠……
在毛澤東的情感深處,沒有人民群眾的流血犧牲,沒有人民群眾“乳汁”的滋養,中國共產黨人不可能干出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毛澤東深情地說:我們所取得的一切都應當歸功于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鄧小平:柔中帶剛。
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同志的一生充滿傳奇。柔中帶剛是他獨特的為政風格。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他避其鋒芒,著眼于未來,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三起三落,濤聲依舊,終于在人生的暮年成就了一番千古偉業。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就了一個全新的中國。毛澤東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而鄧小平讓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鄧小平同志的性格慈祥和善,以柔為主,但柔中帶剛,處理問題當機立斷。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就是鄧小平同志果斷決策的大手筆。
毛澤東離去以后的中國,人心不穩,經濟蕭條。鄧小平同志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毅然擔當起帶領全國人民走出文革陰影、恢復黨和國家元氣的重任。此時的鄧小平顯得異常的剛毅,面對著十年浩劫造成的損失,面對著相當一部分人民群眾連吃飯都困難的現狀,心急如焚。他毅然決定用超常規的辦法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不管自己付出多么大的政治代價,也要闖出一條讓人民群眾富裕起來的道路。
在鄧小平的帶領下,改革開放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主旋律,古老的中華大地唱響了一曲改天換地的頌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奠定了鄧小平全新的治國理念,“三個有利于”標明了航線的坐標。中華民族從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締造了改革開放新中國的鄧小平在他的晚年再次書寫了輝煌的人生。他毅然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將自己親手開創的改革開放的大業傳遞給年輕的一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廢除了領導職務的終身制。平實的人格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
毛澤東同志生前曾經用“棉里藏針”四個字來評價他的戰友鄧小平,今天看來這四個字是對鄧小平同志從政風格的最好概括。
江澤民:以柔克剛。
江澤民同志是在十分特殊的政治氣候下走上黨的領導崗位的,他的從政風格與當時黨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天然吻合,迅速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所愛戴,使改革開放的事業得以繼續推進,而且“柔”出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從鄧小平等老一輩手中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重任的江澤民,任重道遠。在他的身上,寄托著老一代共產黨人的希望,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盼,國際社會在關注著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政治理想和治國理念,關注著他個人的從政風格。
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江澤民同志以柔克剛,他以太極高手的政治智慧,不動聲色地收回了香港,完成了鄧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夙愿,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收回澳門,江澤民再次顯示出柔性十足的高超的政治智慧,整個世界對這位剛剛領導六千萬黨員和十三億人口的政治人物刮目相看。
在以后的歲月里,作為大國元首的江澤民,周旋于世界大國領袖之間,不卑不亢,游刃有余。面對世界的各種挑戰,江澤民從容鎮定,指揮若定,巧于應對,始終維護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江澤民的外交風度,充分彰顯了具有悠久文化底蘊的中國人的人格魅力。
在關鍵時候擔負起黨和國家重任的江澤民同志,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長江洪水肆虐,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面臨重大威脅,他親臨現場,指揮人民軍隊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腳穿膠鞋,身披雨衣,在風雨中行進的江澤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他的錚錚誓言: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以柔克剛的從政風格,使他為黨的事業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奠定了在黨的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胡錦濤:剛柔相濟。
胡錦濤自擔任黨的總書記以來,其內政和外交風格獨樹一幟,受到世界的普遍關注,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普遍愛戴!
他的為政風格有剛有柔,當剛則剛,當柔則柔,剛柔相濟,相得益彰。在人民群眾的利益面前,他柔情似水。在涉及黨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他剛性十足。剛柔相濟的政治家風范,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了具有東方文明遺傳的中國人的豐富內涵和人格魅力。
畢業于清華大學的胡錦濤儒雅沉穩,舉手投足透著書卷氣息。大學輔導員的人生經歷和共青團干部的人生閱歷使他具有天然的慈祥感和親和力。大西北艱苦生活的磨練又鑄就了他的剛毅和堅強。
當藏獨分子在西藏發動“動亂”、制造社會動蕩的時候,臨危授命的胡錦濤從貴州來到西藏,他一反儒雅和善的常態,果斷剛毅,迅速平息了拉薩的動亂,受到鄧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度評價。
成為大國領袖的胡錦濤,面對一些國家的霸道和無理,采取務實但透著強硬的外交政策,在聯合國的舞臺上,中國人在關鍵時候敢于表明中國人的立場,敢于向強權政治大聲地說:“不!”
對待人民群眾,胡錦濤充滿深情,柔情似水;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他不顧個人的安危,親自到醫院看望戰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與人民群眾一起共同筑起了一道防止疫情蔓延的鋼鐵長城!
祖祖輩輩種田的農民做夢都沒有想到,種田不用再繳稅了,還可以享受國家的補貼。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情,是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黨及其領導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突如其來的地震,讓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遭受了巨大損失。胡錦濤第一時間向全國發出總動員令,共和國的總理和數萬人民軍隊立即奔赴四川,展開了共和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搶救人民生命的行動。在大地還在顫抖的災區,胡錦濤、溫家寶面對人民群眾遭受的災難,他們安慰著孩子們“別哭、別哭!”而他們卻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五星紅旗緩緩降下,胡錦濤和全國人民一起為死難的同胞默哀。總書記那顆和13億中國人一起跳動的心臟,敲動著整個世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與老百姓的骨肉之情震驚了世界,感動了上蒼,似乎整個人類都在為中國汶川地震中死難的中國同胞送行。
生活中的胡錦濤是一個普通的人,他愛打乒乓球,而且愛好剪紙,可以剪出精細的窗花。“十三億人口的大國領袖”和“手工精細的窗花”這兩個意象統一在一起,昭示著一個普通的真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永遠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
從毛澤東到胡錦濤,盡管他們的為政風格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著厚重的人民情懷。他們的心始終和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一起跳動!
(作者簡介:朱合理(1962.11—)男,回族,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