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英健
吉首大學易小明教授所著《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從對差異與和諧的哲學探討入手,對人與自然的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人與人的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中西傳統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開拓創新。
該書從文化差異的生成和發展中把握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多重關系,研究向度上的立體性賦予該書豐富的歷史感、厚重的現實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對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詮釋,不但要立足于對差異與和諧的辯證關系中來理解,而且也要將其放到文化差異與文化和諧、和諧文化、和諧社會等關系中去全面把握;不僅要從展開對文化差異的歷史生成和發展中來理解,而且還要將其放到現存文化理念的比較分析中來思考。更重要的是,還要將其放到對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關系的發展趨勢和理想圖景中來權衡。作者在對該問題的研究中,力避對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平面化、簡單化、抽象化的理解,以人類文化發展的實踐為基礎,全面深入地探討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理念問題。從而使研究具有聯結古今、融合中西的寬廣視野和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現實與理想相統一的理論深度。
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中西文化傳統等方面來系統、完整地建構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關系,使本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作者在對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論述中,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論上,而是試圖從解決當代人類實踐中暴露出來的一些深層次、帶根本性的問題人手而進行探討,從復雜的關系中將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關系提煉、概括、歸納為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中與西三個層面,并對社會和諧的文化理念進行了頗具創新性的探索。
廣博的文化包容性。也構成了該書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探討中,遇到了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念與傳統文化、近現代西方文化的關系問題,同時也兼有如何處理作為意識形態意義上的主導文化和大眾文化、普世文化與民族文化之間的一元與多元的關系、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先進文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等問題。作者在對不同派別的觀點盡可能給予客觀的介紹的同時,盡力展示和諧社會文化理念博大精深的胸懷:既繼承發揚民族文化的精華,又借鑒和吸收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在具體處理到一些關系時,既看到不同文化理念之間的對立,又看到矛盾張力中不同文化理念之間的共生和融合,強調同一國家內部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不同民族之間的寬容性、文化理念的現實價值和目標價值、人類普遍文化價值與民族和國家理念等方面的統一,并在功利價值與超功利價值、個人價值和群體價值、義與利、理與欲的張力中尋求社會道德倫理、國家理念以及現代意識的統一。
作者在對該論題的理解和把握中,不僅將其視為一個抽象的概念,而且將對該論題的研究具體落實到馬克思主義人的存在論的角度,即類文化存在形態、群體文化存在形態和個體文化存在形態等方面,這種研究是很可貴的。文化作為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創造的在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上體現出的人類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并與一定政治制度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對于社會、國家和思想文化觀念的表達方式,并使人通過不斷地處理自身與社會、他人、人類等方面的關系來生存,這樣,文化實際上可以歸結為人的文化理念,并進而歸結為類、群體和個人等方面。作者對該論題的研究中,一方面使個體、群體和類三個層面實現了在人類當代實踐理解中的貫通,并形成了文化理念中不可分割的三個核心支柱;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多種方法在對該論題分析中的綜合運用。
從總體上看,該書作為一項文化差異與社會和諧的研究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領域中不可多得的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重要理論建樹的一部力作。相信它的出版,必將會對進一步深化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