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賀 王 慧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保障水平的影響,通過研究得出社會保障水平與產業結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的結論,因此,國家應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關鍵詞】社會保障水平 產業結構調整
CSI
一、研究假設
1.本文主要考慮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保障水平的影響。
2.社會保障的發展完全服從經濟學分配理論中消費與積累的關系。
3.國家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態度是理性的。
二、實證研究
在1978—1980年間,社會保障水平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發展不相適應。這是由于社會保障水平雖有所發展,但第一產業的比重卻有所增加,從而導致兩者的CSI值為負數。在1980—1990年期間,第一產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社會保障水平的增長速度快于第一產業比重的下降速度,兩者沒有協調發展,使得CSI值大于1。在1990—1995年期間,第一產業的比重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但由于在此期間,我國社會保障支出水平也呈現下降的趨勢,導致兩者的CSI值小于0。從1995年至今,兩者的CSI值大于0小于1,表明兩者比較協調的發展。在此期間,第一產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時,社會保障支出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按照小口徑統計的社會保障水平仍然遠遠低于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下限,說明我國的社會保障還沒有為需要保障者提供充分的保障,還有發展的空間(見表2.1和表2.2)。
資料來源:1978—1990年社會保障水平數據、適度上、下限數據均源于穆懷中,《中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175;1995—2005年社會保障水平所需數據、老年人口比重均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0》和《中國統計年鑒2005》,經計算而得;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均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6》。
資料來源:根據表2.1的數據計算而得
三、趨勢預測
1.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的趨勢預測
預測所用數據的時間區間選擇1999—2007年,預測內容為我國2008—2020年第一產業產值的比重。預測軟件選擇SPSS11.5。預測的假設:假設未來2008—2020年我國第一產業的發展趨勢和1999—2007年的第一產業的發展趨勢相同,而且這種趨勢是線性的。得到下面的回歸方程:
Y=-0.615X+16.486(R=0.968)
上面的方程的時間序列是以1999年為基期。把2008—2020年的時間序列數作為自變量代入回歸方程,即可預測出2008—2020年我國第一產業產值的比重。
2.社會保障水平的趨勢預測
預測所用數據的時間區間選擇1997—2007年,預測內容為我國2010、2015、2020年的社會保障水平趨勢預測。預測軟件選擇SPSS11.5。預測的假設:假設未來2008—2020年我國社會保障發展趨勢和1997—2007年社會保障的發展趨勢相同,而且這種趨勢是線性的。得到下面的回歸方程:按小口徑統計:Y=-3.156+0.917X(R=0.774)按中口徑統計:Y=-1.711+1.741X(R=0.870)按大口徑統計:Y=0.676+1.522X(R=0.841)
把2010、2015、2020年的老年人口比重作為自變量代入回歸方程,即可預測出這三年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
3.我國近期CSI值的預測
根據上述預測的結果,可以計算出我國在2010、2015、2020年的CSI值(見表3..5)。在2020年之前,我國第一產業產值的比重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社會保障水平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兩者基本上能夠協調發展。一般來說,按照小口徑統計的社會保障水平低于適度下限,社會保障支出還有待提高,其發展落后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按照大、中口徑統計的社會保障水平則明顯高于適度上限,社會保障支出超度,其發展快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資料來源:經表3.1和表3.2的數據計算而得
四、結論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社會保障水平與產業結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因此,應加強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使之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在控制社會保障的總體水平的同時,也要為需要保障者提供必需而合理的保障,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穆懷中.中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
[2]米紅.社會保障水平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適應性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8,(3):92-97.
[3]楊翠迎,何文炯.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關系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04,(2):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