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市場的樂觀預期有些為時過早,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地產市場,均缺乏長期走強的有效支撐。
近年來,強勁而持續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一直是推動我國經濟高速騰飛的主要“雙引擎”。搭上了我國經濟高速騰飛之機的投資者們也在股市、房市中獲利甚豐。去年。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也像飛機所常遇到的強烈的氣流,令投資者頗受顛簸之苦。
以金融危機為主因,“雙引擎”相繼失速: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明顯下滑預計導致2009年整體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從2008年的25%下降到12%至15%之間;在出口方面,中國的出口與歐美的GDP有很強的相關性,從歷史來看,歐美GDP每下跌1%,中國的出口增長就會下滑6~8%,根據歐美GDP在2009年均會發生-2%以上負增長的預期,我們預測出口量將下降12%!
“單引擎”被成功重肩。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引擎在一系剁“從重”、“從快”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被迅速重啟。“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令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間每月貸款最比1年前同期的3個月高出200%。經過3~4個月的滯后,這次激增的貸款(主要對基礎建設公司的貸款)很可能會轉化為第2季度原材料需求的可見性復蘇。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方而,項目批準和中央政府的投入都很超前,去年11月內項目批準的人民幣資金總量為正常量的4倍,而今年前2個月國家發改委所批準的支出已經占到了2009年計劃投入總資金的50%
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引擎的重啟,巾圍的經濟已確實出現短期復蘇的信號,PMI(采購經理指數)從去年11月的底部開始逐漸在12月和今年1月和2月恢復;發電量12月~2月下降幅度開始減少;作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則已強勁反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似乎得以恢復,對股市、房市的牛市預期亦被“重啟”。
中國經濟遠景的樂觀不容置疑,如中國名義GDP將在10年之內趕超美國;中國可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放貸款;中國正在引領實現超主權儲備貨幣等等。然而,我們認為,投資者對市場的樂觀預期有些為時過早。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近期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再度減速。因為,一是貸款增長速度不具有可持續性,可能呈現倒“v”型;二是今年的赤字/GDP比率已經達到3%。財政刺激的投入已經是1998年或1999年的3倍,明年的財政刺激比例可能會更低。財政刺激和貨幣推動的減弱會令固定資產投資的單引擎減力,而另一引擎——“出口”的重啟有待歐美經濟的全面復蘇,今年顯然難以實現。
基于對市場的非穩定上升的預期,我們認為,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地產市場,均缺乏長期走強的有效支撐。而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可能在于以下幾個行業和領域:一是通貨緊縮的受益者;二是教育和醫療等反周期服務;三是當收入增長減緩時人們轉向低成本的娛樂活動;四是政府主導的投資,以水泥行業為代表的建材行業是政府刺激計劃中最大的獲益者。
因此,我們認為水泥、鋼鐵、煤炭、房地產和銀行業在未來的2個季度里可能是進行區間投資組合的很好的候選對象。建議投資者逐步轉向防御。煉油、發電、電信,鐵路建設、設備、在線游戲、醫療保健和教育都是良好的防御性行業。
從大趨勢來看,雖然預期依然有較大顛簸,但中國經濟的騰飛會繼續、人民幣會穩步的升值。股票市場的整體水平與2007年10月的水平比較,處于相對低位,對于能承擔風險又接受較長投資期限的投資者,可適當利用市場回調的機會增加股票組合倉位,以期取得長期的高回報。對于不太愿意承擔風險,又或是投資期限短而適合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應以固定收益類投資工具為主。
由于債券類產品的收益率非常低,1年內到期的國債收益率僅1%,3年期的地方債年化回報也只有1.6%左右,銀行1年期2.25%的定期存款反而顯出優勢,而銀行系的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則為穩健型投資者提供了在風險依然較低的前提下取得高于定期存款回報率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