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琳
理財產品
某保險公司少兒健康年金保險計劃(分紅型)
案例:王女士給不滿周歲的女兒投保了10萬保額的少兒健康年金保險計劃,每年繳納保費6200元,繳費10年。保險期限20年,從第1個保單周年日起至期滿前1年,每個保單周年日領取年繳保費的10%,即620元,保險合同期滿,領取滿期生存金,即全部已繳納保費62000元。另外還可享有每年不確定的或有現金紅利和滿期生存特別紅利。
如果被保險人在18周歲前身故,保險公司給付保單現金價值或已繳納保費,兩者取較大值者;如果被保險人在18周歲后身故,則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額,保單現金價值或已繳納保費,三者取較大值者,保險合同終止。
律師點評
“每年定期投入6200元,持續10年,20年后返還本金和紅利……”無論從產品的結構設計,還是投資收益模式,這款少兒健康年金保險計劃,都與銀行定期存款極為相似,屬于低風險低收益的儲蓄型理財產品。
首先,從投資收益看,該款產品的收益不如銀行定期存款穩定,且不具有明顯優勢。根據保險計劃,王女士10年共投入62000元,保險公司的固定回報為73780元(620×19+6200),如果加上保險計劃分別演示的三檔現金紅利和特別紅利,則王女士獲得的收益最低可能為85703元,最高為103326元,中等收益為94178元。由于現金紅利需依據保險公司運營情況而定,屬于或有的,因此,投保,人實際獲得的回報可能會低于也可能會高于案例盈利預演。同時,如果將王女士每年投入的保費轉換成銀行定期存款形式,按照現在的利率計算,將銀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儲蓄進行組合,并計入轉存時的復利收益,那么,王女士每年6200元持續10年的固定投入,20年后的本息共計約103251元,較保險計劃的最高演算收益低75元。因此,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該款產品的收益較定期儲蓄并不具有明顯的優勢。
其次,保險保障偏低。按照保險計劃約定,被保險人在18周歲前身故,保險公司給付保單現金價值或已繳納保費,兩者取較大值者;如果被保險人在18周歲后身故,則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額。保單現金價值或已繳納保費,三者取較大值者,保險合同終止。也就是說,被保險人18周歲前身故,保險公司最高共計返還72540元(按17周歲出險計算),而同期的定期存款組合的本息回報約為92383元,高出保險保障19843元。被保險人在18周歲后身故(按19周歲出險計算),保險公司最高共計返還111160元,同期的定期存款組合的本息回報約為98327元,低于保險保障12833元。由此可見,被保險人18周歲前的保障其實為負數,其18周歲后的保障僅僅比同期定期存款商出12833元,比保險計劃案例預演的最高收益高出7834元。
盡管該款保險計劃的收益不如銀行穩定,也不具有明顯優勢,加上其保險保障較低,使得這款產品倒更像銀行儲蓄而不像保險理財產品,但綜合來看,尤其在強制儲蓄方面,其仍然有銀行儲蓄所沒有的獨特優勢。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持續一、二十年,每年定期投入定額資金,并適時地調節定期儲蓄的種類以獲取最高收益,堅持下來的人恐怕不多,尤其是對于30歲左右的年輕人。因此,對于那些沒有形成儲蓄習慣的年輕人,為孩子購買一份類似于該款產品的強制性儲蓄保險,應該是一項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