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侯大銀
采訪對象(按名字出現先后排序):貝多CEO穆榮、天下網總裁王鵬飛、艾瑞分析師劉亮、飛思酷CEO劉心怡,
互聯網周刊:移動社區有哪些特點?它與互聯網社區相比有哪些異同?
穆榮:與桌面互聯網社區相比,移動社區在使用場景上的區別(移動性、即時可用、即興性)使其在內容、呈現和組織方式與桌面互聯網有較大不同,在設計移動社區時,小屏幕顯示、流量、耗電等是桌面互聯網較少考慮的因素,輸入的不便導致移動社區的內容也與桌面互聯網有區別(更短小、更及時、手機拍攝的圖片更多)。對于中國的移動社區而言,還有額外的一個特點:主流用戶的低齡化,包括相對互聯網用戶而言的低收入化。
互聯網周刊:當下,哪些因素阻礙了移動社區的發展?
王鵬飛:首先是資費問題,其次是內容和服務,移動互聯網依舊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但現在的狀況是,很多更符合移動互聯網特性的應用和服務因為資費和市場普及等等問題而得不到有效開發和推向市場。然后是認知,移動互聯網行業雖然在這幾年得到快速發展,但手機上網網民數量還比較少。僅占手機用戶不到12%的量,和傳統互聯網比也只有它的四分之一。這說明還有很多手機用戶沒有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體驗用戶。這對WAP站點發展也造成障礙。
互聯網周刊:未來移動社區如何盈利?
劉亮:目前,移動社區付費模式與現在傳統互聯網社區收費模式相似:一種是面向用戶直接付費,會員VIP服務以及虛擬物品的付費服務;一種是廣告收入,如品牌廣告、植入廣告等。也會產生一些特色服務,一些增值形式會出現,如結合短信、彩信和視頻等通信服務創造新的營收來源。但在早期,移動社區主要以面向用戶付費為主,廣告的比例還是會小一些,因為終端、網速、受眾等因素會影響到廣告主對廣告投放效果的預期和評估。
未來移動社區廣告服務形式會多元化,不同于傳統互聯網廣告形式,如基于移動通訊技術和終端便攜性的特點,會衍生新的廣告形式,比如位置服務的形式會成為新的增長點,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廣告內容和形式,這樣使得廣告更精準和有效,對于廣告主評估廣告投放效果,以及對整個移動社區廣告服務的接受和認知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周刊:移動社區是否可以變出更多不同于傳統互聯網社區的花樣?
劉心怡:位置交友,這是飛思酷將要在今年秋天推出的基于手機的移動位置交友服務。如果我們的用戶同意,可以開放他們所在地點、在做什么,更好地和他們的朋友保持互動,更具真實性,但是用戶愿意在多大底線上公開自己的地理位置等個人信息,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