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俠
摘要:本文通過淺析新《企業會計準則——職工薪酬》,簡述了職工薪酬準則的概念,工薪酬的范圍,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充分體現了配比原則,同時新準則還引入并規范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完善職工薪酬信息披露原則。
關鍵詞:薪酬;確認;辭退福利;披露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已經在上市公司中執行。作為新增的職工薪酬準則是根據我國現行的有關政策以及我國企業類型多樣、職工構成類型眾多的實際情況,為規范企業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而制定的,從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
1 職工薪酬準則概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其所生產產品成本的高低,質量好壞,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是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而人工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支出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產品成本和產品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明確企業使用各種人力資源所付出的全部代價,以及產品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有利于有效監督和控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人工費用支出,改善費用支出結構,節約成本,降低產品價格,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 職工薪酬概念及范圍
2.1 職工薪酬概念
新準則中指出,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了獲取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于的各種形式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但準則不涉及對于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和企業年金的規范。
2.2 職工薪酬基本內容
從以上薪酬包括的范圍可以看出,職工薪酬最基本的內容是工資和福利費。這里工資包括了一切構成工資總額的部分,如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職工福利費一般都是用于改善職工生活條件的,對于非獨立法人和非對外營業性的職工醫院、浴室、食堂餐飲等均可在福利費中列支。職工福利費的集體則是按照其他的相關法規或制度辦理,以前職工福利費的處理一般是按照工資的14%計提,新準則則要求按照實際發生額列支,與稅收規定不一致時,做納稅調整,年末賬戶余額清算結零。
2.3 五險一金應不應納入薪酬范圍
五險一金(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前被認為是職工福利,新準則明確地將其納入薪酬范圍,對于不同的養老金費用,只要是企業為其職工繳納的,無論是國家法定的基本養老保險,還是設立提存計劃的補充養老保險,均為企業的職工薪酬。
2.4 職工薪酬范圍
職工薪酬還包含了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為參加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的工資和醫療費用等,這是因為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為職工的后續教育提供條件。對于退休職工而言,企業支付退休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時期獲得職工提供的在職期間服務的一種代價;另一方面,企業與職工協議停止其服務但并未解除勞動關系時,企業也要按期支付停止服務日至法定退休日這一期間的職工工資、福利并為其;按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2.5 非貨幣性福利屬于職工薪酬
新準則還明確規定,非貨幣性福利屬于職工薪酬的一部分。在原來的制度及相關規范中并沒有將這一部分納入職工薪酬的范疇,被稱為職工的隱性收入,企業在對這一部分福利費用的會計處理中也較為隨意,給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稽帶來很大的困難。由于我國企業職工的非貨幣性福利一直是企業較大的費用開支,是企業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造成了企業成本費用信息的混亂。因此,為了使非貨幣性福利的列支更加規范,新準則明確地將其納入職工薪酬的范疇,以規范非貨幣性薪酬的會計處理。
2.6 辭退福利概述
此外,新準則參照國際慣例引入辭退福利部分內容。辭退福利是指對職工還沒有到退休的時候,企業提前與其終止了勞務合同,相當于辭退了該員工而給他一筆作為補償的資金,或者為了鼓勵員工自愿接受裁減而給予的補償。
可以看出,新準則更注重對于短期和傳統的職工薪酬方式的規范,而對于辭退福利、養老金成本等長期職工薪酬福利的規范則顯得較為原則,當然這也是與我國目前所處的實際情況、歷史變革和會計發展的現狀相符合的。
3 職工薪酬的確認與計量
3.1 職工薪酬的確認方法
新準則中關于職工薪酬的確認與計量充分體現了配比原則。首先,應根據配比原則,在職工為其服務的會計期間確認相應的職工薪酬負債;其次,根據“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一點同先前的會計準則是相一致的。
3.2 職工薪酬的歸集
職工薪酬是按其發生地點進行歸集,按用途進行分配的。生產產品的工人工資薪酬借記“生產成本”、賬戶,提供勞務的工人工資薪酬借記“勞務成本”賬戶,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薪酬借記“制造費用”賬戶,進行基本工程的人員工資薪酬借記“在建工程”賬戶,自創無形資產人員的工資薪酬借記“無形資產”賬戶,行政管理人員工資薪酬借記“管理費用”賬戶,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賬戶。與原應付工資的核算制度相比,職工薪酬分配渠道擴大到無形資產成本。
3.3 職工薪酬的分配
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應當按照職工所在崗位進行分配。分別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管理費用” 等賬戶,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保險費”賬戶。交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賬戶(職工負擔部分),貸記“銀行存款”賬戶。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處理類似,分別在“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賬戶和“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賬戶中合算。
企業以其生產的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應將該產品的成本及視同銷售的稅合并作為應付職工薪酬的入賬金額,分別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賬戶,貸記“存貨”、“應繳稅金--增值稅(銷項稅)”賬戶。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收益對象分別計入相關的賬戶,借記相關賬戶,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賬戶。
4新準則引入并規范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辭退員工包括兩種情況: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提出解除與職工勞動關系,企業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在第一種情況下,企業可以在制定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時就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損益。在第二種情況下,企業在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時,就可以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損益。
預計負債的條件。確認預計負債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企業已經制定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愿裁減建議。第二,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新準則規定,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才能確認辭退福利的預計負債,并計入當期費用。具體會計處理應視辭退員工的崗位分別借記成本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辭退補償”。
5 職工薪酬信息披露原則
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職工薪酬有關的下列信息:
5.1 應當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5.2 應當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5.3 應當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5.4 為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福利,及其計算依據。
5.5 應當支付的因解除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5.6 其他職工薪酬。
綜上所述,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作為新增的職工薪酬,綜合了以前的眾多項目,解了職工薪酬的概念,范圍,確認與計量。新準則引入了辭退福利的概念及方法,完善職工薪酬的披露原則。
參考文獻
[1]明華.論新準則企業職工薪酬之會計處理.財務與會計.2007.1
[2]吳德林.新企業會計準則運用實務案例.商業會計.2006.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