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飛 曲 軍
摘 要:科學施肥可以改變作物代謝功能, 促進作物體內蛋白質、淀粉、蔗糖、脂肪、生物堿和其他物質的積累, 從而達到改善品質的目的。反之, 過量施肥或不合理施肥, 則會造成土壤污染,病蟲害加劇, 生態環境破壞, 農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 甚至造成毒害。
關鍵詞:科學施肥;農作物;產量
1 科學施肥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作用
據筆者多年來的試驗, 氮磷鉀合理配比,有機肥與化肥混合施用,與常規施肥技術比較,小麥產量提高17.5%,玉米產量提高18.2% , 增產效果非常明顯。由此可見,科學施肥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改善農產品風味、營養組成和含量,提高農產品商品價值的重要措施。
2 增施有機肥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改善品質的基礎
有機肥養分含量全,既含有氮、磷、鉀、鈣、鎂、硫等大、中量元素,又含有銅、鐵、錳、鋅等微量元素及糖類、脂肪等營養物質。科學施用有機肥,不僅能增加作物產量,而且能提高作物產品的營養品質、食味品質、外觀品質,并改善食品衛生。據多年實踐證明,增施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培肥地力,提高作物抗旱、抗寒、蓄水保墑能力,改變土壤的生產能力。同時有機肥中的有機物在土壤中分解腐爛,形成腐殖質,其中的各類腐殖酸是很好的凈化劑,對土壤中的汞、鎘、銅、鎳等重金屬離子的吸附率達70%~90%,明顯減輕重金屬對農產品的污染。據有關研究表明,有機肥與化肥的配合比例以1:1為宜,也就是說施10 千克氮素化肥,必須有2 000 千克有機肥配合才行。但目前平陸縣有機肥與化肥的施用比例為1∶3~4。因此,大量增施有機肥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的當務之急。增施有機肥的途徑:一是大力推廣小麥、玉米秸稈覆蓋還田技術;二是抓好農機具配套,擴大秸稈翻壓還田面積;三是積極推廣秸稈快速腐熟技術和秸稈養牛技術,大積大漚農家肥;四是因地制宜種植綠肥。
3 科學施用化肥是農產品優質高產的主要途徑
化學肥料是農作物獲得高產的保證。但是,施入農田的化肥只有一部分為農作物吸收,其余大部分被農田排水和地表徑流攜至地下水與地表水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化肥利用率很低,平均利用率為氮肥30% ,磷肥19.5% ,鉀肥47.2% ,與發達國家的50%~60% 相差甚遠。尤其是土壤中銨態氮硝化淋溶損失引起的天然水體的富營養化和飲用水中的硝酸鹽的積累及反硝化所產生的氧化氮或氮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應引起關注。科學施用化肥,對凈化環境,發展無污染、無公害農產品有著重要的意義。
3.1 控制氮肥用量,協調氮磷鉀比例氮是作物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成成份。目前,平陸縣部分高產糧田的氮素用量高達20~25 千克/ 畝,果園、菜田的氮素用量高達50~60千克/ 畝以上。超量使用氮肥,不但提高了農產品的成本,而且污染了環境,降低了農產品的品質。因此,控制氮肥用量,協調氮磷鉀施用比例是減少農田環境污染、實現農產品優質高產的主要措施。據試驗表明,平陸縣糧田的氮素用量一般為每季10千克/ 畝左右為宜,最高不超過15 千克。氮磷鉀比例以1∶0.4~0.5∶0.3~0.4 為宜。果園、菜田年氮素用量不宜超過30 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1~l.5 為宜。
3.2 合理補施鉀肥,促進農產品優質高產鉀是作物體內多種酶的活化劑,廣泛影響作物的生長、代謝、產量和品質。合理補施鉀肥,糧食作物增產12.7%~20.3%;果品增產17.3%~22.4%;油料作物增產10.4%~17.8%。糧食作物蛋白質含量增加0.9%~2% ,粗脂肪含量增加2.5%~5.5% ;馬鈴薯淀粉含量增加12%,可溶性糖增加3.0% ;棉花衣分提高0.5%~1.9%,纖維長度增加0.32%~2.5% 毫米,衣指增加0.37~0.8 克;果菜維生素C 含量平均增加1.86 毫克/ 千克,還原糖含量提高0.265 克/100 克,酸度平均降低0.024% ,硝酸鹽含量降低27.8% ,并可改善果菜的形狀、大小、色澤和風味,增強耐貯性。據調查,平陸縣50% 的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呈下降趨勢,下降幅度為7.9%~12.4%。因此,合理補施鉀肥已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產品優質高產的關鍵。
補施鉀肥的辦法有兩種: 一是施用有機肥,大搞秸稈還田、翻壓還田、覆蓋還田,這是補鉀的最主要辦法。二是合理施用化學鉀肥。高產糧田畝施氧化鉀10~15 千克/ 畝,馬鈴薯、果菜等喜鉀或需鉀量較大的作物畝施氧化鉀15~20 千克/ 畝。
3.3 改進施肥方法,促進農田環境改善施肥方法合理與否不僅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而且對農田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因此,確定合理的施肥方法,以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是農產品優質高產的又一途徑。針對平陸縣的施肥現狀應采取以下措施。①減碳銨增尿素,改善氮肥品種的同時,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提高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千方百計減少其揮發、淋失、反硝化所造成的環境污染。②變單一的土壤施肥為土施與葉面噴施相結合,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凈化土壤環境。③實行化肥與廄肥合理配合施用,因地制宜建立糧田、果園、菜地等不同種植區的“降污施肥技術模式”,抑制硝酸鹽、重金屬、農藥等污染物對農產品的污染,大力營造農產品優質高產的農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