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臣 邊喜龍 蔣俊山
摘 要:高職課程開發要以職業能力為需求,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基于“工作過程”。本文就《市政工程施工驗算》課程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開發和實踐,總結了從課程定位到內容的選擇、實施的一些經驗。
關鍵詞:課程開發思路;步驟;實施與評價
1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在層次上屬于高等教育范疇,有別于初、中等職業教育;在類型上屬于職業教育范疇,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科體系;在內容上屬于技術教育范疇,既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術教育,也有別于中等職業教育的技能教育。這一定位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從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技術教育多個維度定位。課程是學校為達到教育目標而有計劃、有組織編制的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綜合。課程開發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因而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尚未全面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更沒有系統地總結課程開發的方法。
《市政工程施工驗算》是市政專業核心課程,在國家重點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開發的嘗試。
2 課程開發思路
課程目標的確定要把握兩個標準:一是適應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二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為目標的職業技術教育。
我們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適應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夠用、職業能力強、職業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一直以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都開設有《市政工程力學與結構》和《結構設計原理》這兩門課程,但由于兩門課都是沿襲本科學校的學科知識體系作為教學內容,所以主要是解決力學計算和結構設計問題。而實際上,高職畢業生的就業主要是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而不是面向勘察設計單位。經過調查,這兩門課程的知識不足以解決學生就業后在施工中遇到的計算問題。
根據市政工程行業專家對本專業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設定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同時按照“市政工程施工基本計算”確定工作任務,以“夠用為度”為原則,將《市政工程力學與結構》與《結構設計原理》和施工中的典型計算問題整合到一起,以培養學生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設計和計算問題的能力為目標,開發的一門全新的專業課程-《市政工程施工驗算》。
3 課程開發步驟
首先進行的是職業工作過程分析。我們對相關企業進行了調查、訪問,確定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崗位定向,就是市政工程施工及管理的一線技術人員。其主要職業崗位為市政工程施工員、造價員、安全員、質檢員、試驗員、資料員、監理員。本課程就市政工程施工員崗位進行了職業能力分析、職業能力描述、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和崗位工作過程分析,較準確地把握了企業對“知識、技能、態度”的需求。
本課程設置有六個情景,并在情境下設置項目。
情境一:力學基本計算
包含五個項目:平面力系計算;桿件軸向拉伸與壓縮計算;平面彎曲梁計算;桿件的變形及剛度校核;繪制單跨靜定梁的影響線。
情境二:簡支梁驗算
包含二個項目:鋼筋砼受彎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鋼筋砼受彎構件的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情境三:軸心受壓構件驗算
包含二個項目:配有縱向受力鋼筋和普通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計算;配有縱向受力鋼筋和螺旋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計算。
情境四:模板結構驗算
包含三個項目:模板用量計算;梁模板的計算;梁模板的計算。
情境五:支架結構驗算
包含四個項目:靜定平面桿系結構的內力分析;壓桿穩定計算;鋼木結構計算;支架計算。
情境六:橋梁架設安裝驗算
包含二個項目:吊索計算;梁、板綁扎起吊位置計算。
4 實施與評價
4.1 項目實施
以支架結構驗算工程項目計算為例,說明實施過程。
項目設計,以某某支架結構驗算工程項目計算為題目,在真實情境下,設計為教學項目。學生分組工作, 6~8分為一組,再由組員推選一人擔任組長。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制定工作計劃。小組實施工作,并做好工作過程記錄。小組匯報工作成果。
4.2 教學評價
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教學評價小組。教師按照學生的表現、成果、工作能力進行評價,占40分。小組工作中根據個人表現評價占35分。小組成果展示,小組評價占25分。
4.3 效果
學生樂于接受這種課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比例不斷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有了很大提高,90%以上的學生認為小組成績同自己的努力是相關的,學習勁頭足; 學生學習成績有了較大提高。
5 結語
課程的評價主體包括課程開發的參與主體甚至更為廣泛的領域,表現出明顯的社會性特征,需要用人單位、教學管理部門、專家委員會、行業組織、學生及家長等的共同參與。教師和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是檢驗課程的有效性;用人單位的評價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情況;社會評價是檢驗學生的社會適應度;行業評價是檢驗學生的職業適應度;同行專家評價是從教育、心理角度檢驗課程的科學性。
由于我們是剛剛實行新的課程,畢業生沒有參與。目前,我們的課程評價位于教師和學生對課程的評價這個層面,繼續關注用人單位、社會、行業、同行專家對課程的評價將是我們不斷完善課程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社字.略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特色《職業技術教育》,2003(28).
[2]萬平.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思考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0).
[3]邊喜龍.基于“工作過程”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開發的探索.北京:科技資訊,2008(18).
作者簡介:郭啟臣:(1977-),男,籍貫:黑龍江省延壽縣,職稱:助教,學歷:工學碩士,研究方向: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