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費品的色彩設計水平對消費品的銷售有重要影響。影響消費品色彩的因素很復雜,因此分析這些影響因素及其對消費品色彩設計的影響是有價值的。本文在現有的色彩理論和色彩設計經驗基礎上,對影響消費品色彩的物理因素、技術因素、消費者心理因素、產品定位因素、流行色因素及其他因素進行較為系統的介紹與分析。
關鍵詞:消費品;色彩;影響因素
消費品色彩設計總是備受重視,因為良好的色彩會通過影響顧客情感而影響顧客的購買意向與行為。好的消費品色彩建立在設計師對影響消費品色彩的因素有著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因此探討消費品色彩設計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有價值的。現有的色彩基礎理論和色彩設計經驗表明,影響消費品色彩設計的主要因素有物理因素、技術因素、消費者心理因素、產品定位因素、流行色因素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
1 物理性因素
1.1 固有色。產品表面表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是由產品反射與吸收光的固有特性所決定的。在一束全色光照射下,如產品對紅色光具有理論的全反射特性,而對其它色光具有理論的全吸收特性的話,則該產品將會呈現紅色。反射出來的色光會在人腦中產生本身固有色彩的觀念,所以被稱為固有色。固有色分為彩色和消色兩類。凡是對色光作選擇性反射或吸收的產品,都是彩色產品;消色產品即沒有色彩的產品,如白色的、黑色的、各種灰色的產品。
1.2 光源色。光源有自然光源與人造光源兩類。自然光源如太陽光和月光,人造光源如燈光、火光、電焊光等。相同的產品在不同的光源下將呈現不同的色彩。比如,一張白紙在正午陽光下呈白色,在日光燈下看上去偏于青色,在紅光下呈紅色。
1.3 環境色。環境色是指產品所處環境的色彩。產品在不同色彩的環境中,都會受到鄰近物體色彩的影響,使其表面色彩發生變化,特別是表面光滑的產品和色彩較淡的產品。
產品呈現的色彩是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和諧統一的色彩整體。但產品色彩還受到觀察距離、產品大小、產品表面粗糙程度等因素影響。
2 技術性因素
2.1 化學因素。產品色彩的化學因素即著色劑的使用。一般著色劑分為染料和顏料,但有些著色劑既可作顏料又可作染料。顏料的應用可分為兩類:(1)表面涂層,通過制備涂料是并將研碎的粉狀顏料加入到媒介質中制成油漆和印刷油墨,用于產品的表面著色與保護;(2)整體著色,這種方法用于塑料著色效果較為顯著,其次在玻璃陶瓷等硅酸鹽制品中均有應用。染料應用的主要對象是紡織品、皮革、塑料、文具、食品、化妝品、醫藥產品、彩色照相等。
2.2 材料因素。產品色彩可以通過產品材料體現,不同的材料肌理所產生的色彩效果是不同。材料肌理與色彩的關系表現為兩方面:其一,相同的色彩用于不同的材料肌理上時會呈現為不同的色彩效果,產生不同的個性與情趣;其二,相同的材料肌理,使用的色彩不同,效果會有明顯差異,譬如同一車型的白色轎車看起來總是不如黑色的轎車那樣光彩照人,有氣派。對材料施以人為色彩時,要調解材料本色,強化和烘托材料的色彩美感。雖然在進行色彩設計時,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可隨需要任意推定,但是材料的自然肌理美感不能受到影響,只能加強,否則就失去了材料的肌理美感作用。
2.3 工藝因素。工藝指的是產品色彩的成色工藝。成色工藝包括油漆噴涂、機械加工(如精磨、刮研、拋光等)、電化學處理(電拋光、電鍍、氧化處理等)、機械粘接(塑料貼面、各種粘接薄膜等)和噴塑等方法。同一色彩用不同的工藝方法會取得不同色彩效果。如金屬灰色,可以是有光或無光的涂料色,可以是有光或無光鍍鉻的色,也可以是機械加工出的金屬本色。另外,產品色彩設計應符合工業批量化生產的要求,主色調最好是一色或二色,著色工藝要簡單。
3 消費者心理因素
各類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需求可能相同,但不同年齡、性別和民族的消費者對產品色彩的感受明顯不同,并影響其購買行為。因此設計產品色彩要考慮消費者心理因素。
3.1 年齡與性別因素。色彩愛好是有性別、年齡之分的,要根據產品設計的定位和產品銷售的對象來進行色彩的選擇。就性別方面看,同一款式的產品會有不同的選擇;在年齡方面看,兒童喜愛極鮮明的色彩,老年人喜歡純色深沉厚重的色彩。
3.2 文化和宗教因素。民族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愛好、禁忌也不同;受教育程度,對色彩的喜好也不一樣。有人認為,文化水平與偏好中間色成正比;高原地區少數民族喜愛極鮮艷的色彩,這和他們生活的蒼涼、渾厚的高原、大山背景相關;現代文明程度稍高的城市消費者則偏愛淡雅、清新、明快的色彩;西方人視粉紅色為生命色,因為粉紅色有易激動和浪漫的感情色彩,而中國人把綠色看成是生命色,綠色象征著希望、青春、朝氣、和平,有安于現狀的情感成份。出口商品時要弄清楚那個國家的人民喜歡什么色彩,忌諱什么色彩。
3.3 產品的心理形象因素。不同的商品,人們對它的色彩要求不一樣。如:美容化妝品,可采用較柔和、嬌嫩、潔凈的色彩,如粉紅、淡黃、白色等;兒童玩具用色鮮艷,色彩對比強烈明快。色彩會使人產生季節聯想,黃綠色代表春天,紅棕色、咖啡色代表秋天。啤酒用深綠色瓶子灌裝,可使人聯想起夏日里叢林的綠蔭。不同檔次的商品,色彩也應有所不同,如:高檔商品的色彩力求高貴華麗,如采用金色、銀色、黑色、灰色等。
4 流行色因素
所謂流行色,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中隨時代變遷而不斷推出的社會性色彩愛好,它反映了某種社會心理。流行色的產生,不是個人主觀愿望的結果,也不是幾個專家憑空想象出來的,它是時代潮流和社會傾向發展的產物。流行色是色彩視覺的規律,生理平衡的反應。人們的色彩視覺,直接影響到流行色的變化和發展,人眼在色彩視域中,如果對某一種色彩或色調產生視覺疲勞時,就會產生色彩補充的欲望。消費者追求新穎、時髦的心理狀態,是流行色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因素。流行色的發展和變化,須在色相、明度、純度和冷暖等方面區別于以往的色彩,并有特定方向的發展趨勢。蘋果電腦透色透明的色彩獲得巨大成功導致這種色彩向其他類型產品流行。
5 產品定位因素
產品定位即產品的賣點,而產品色彩是展示產品賣點的重要方面。關于色彩與產品定位的關系我們做如下四個方面的討論。
5.1 價格或質量定位與色彩。價格和質量兩者創立不同的定位,質量是取決于產品的原材料或工藝,而價格也反映其定位,而色彩往往給人第一的感性直覺,能夠讓消費產品產生區分,如芙蓉系列的香煙包裝設計就達到了這個效果。
5.2 使用用途定位與色彩。對不同用途的產品有不同的色彩處理方式,既可通過色彩給消費者足夠的暗示,也可暗合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預期形象。比如,就手機來說,相對“正式”的商務手機和相對“休閑”的時尚手機,配色就有較大差異。
5.3 使用者定位與色彩。企業往往會給產品選定細分市場,以便根據特定細分市場的看法創建相應的產品形象。不同的使用者必然有著不同的喜好偏向,明確的進行使用者定位并施以不同的色彩,往往能收到比較能好的效果,比如:手機根據男性、女性顧客的色彩偏好運用了不同的色彩方案。
5.4競爭定位與色彩。產品還可以利用色彩定位于與競爭直接有關的不同屬性或利益,如“BIM”的純黑電腦外觀強調高技術的配色,而蘋果電腦卻推出了輕松愉快的彩色外觀,暗示高科技的“死氣層層”和給人類心靈帶來的不好影響。
除了上述消費品色彩的影響因素外,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事件及其他可能因素也會影響產品的色彩,在此不一一分析。設計師在分析消費品色彩影響因素時,應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氛圍加以分析。
參考文獻
[1]張紅鳴,徐捷.工業產品著色與配色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1999.
[2]江湘云.設計材料及加工工藝[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3]何國興.色彩科學[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4]謝德隆.設計色彩學[M].香港:思可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徐紅嬌(1976-),女,湖南株洲人。東莞理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助理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