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關中——天水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陜西,客觀上必須探索出一條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道路。在其間,政府如何找到領導這一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呢?而財政,又該如何實現反作用于經濟的新方式呢?
激活企業三實招
從去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保企業是陜西的應急之舉。如果企業都沒有保住,要探索出一條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道路幾無可能。
而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財政激活企業有什么辦法呢?
“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財政支持企業、支持經濟、支持發展顯得更緊迫了!”省財政企業處副處長孫經會強調說:“公共財政同樣需要對企業提供公共服務!”
于是,陜西財政拿出三招:分別拿出5個億,對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重要物資儲備貸款、企業技改貸款三個方面給予貼息。
9月21日,陜汽集團總會計師周偉接受記者采訪時,非常感慨。周偉說,去年底,正是危機影響最嚴重的時候,陜汽集團當時車輛生產訂單每月只有一兩千輛的訂單,而危機前形勢最好的時候,每月的生產訂單最高時近1萬輛。
怎么辦?周偉感慨道,這離不開省政府和省財政關鍵時期的幫助!至今,省財政共給了陜汽集團6400多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有了這些錢,自然撬動了銀行的信貸資金,企業因此有了更充足的現金流。
更關鍵的是,各界對陜汽集團的信心大增。周偉笑著說,你看,政府和財政非??春梦覀兤髽I的未來,才給我們真金白銀呢!陜汽集團自己也信心大增,利用充足的現金流,提前進行了今年鋼材等原材料的低價儲備。而今,陜汽集團月生產訂單已經達到了五六千輛,比最低谷時增長了三四倍!
救企業無疑要先救企業的現金流。在危機時期,很多企業死于現金流。
孫經會說,財政三個5個億的方法,首先是實施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2008年4季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們緊急啟動了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政策,制定了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辦法,對有產能、有銷路、產品市場前景好、流動資金貸款有困難的企業實行貼息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分別審核了11批共948戶企業貸款貼息,財政貼息5.61億元,其中:省財政貼息3.38億元,地市配套2.23億元,新增流動資金貸款165.72億元。從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看,貸款貼息政策對保增長、保產能、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對電子集團、龍鋼集團、陜汽集團等7戶企業集團貼息1.03億元,新增銀行貸款25.4億元,特別是電子集團,僅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共向銀行融資7.2億元,充裕的生產資金保證了集團各項經濟指標在危機期間不降反增,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23.3%,稅金增長29.8%,實現利潤上年同期增加4429萬元。
陜西企業的另一大特色屬于資源型,而煤油汽等原材料價格劇降,這些企業怎么救?
孫經會說,二是我們實施了重要工業產品增儲措施。省財政籌措5億元,我們針對部分原燃材料價格較低,有較大升值空間的機遇,采取貸款貼息的辦法,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儲備一定數量的原油、成品油、鋼材、有色金屬和化肥等。目前,已撥付第一批工業品增加儲備貸款貼息7315萬元,新增銀行貸款67.44億元。第二批工業品增加儲備計劃已經下達,涉及31戶企業27個品種,預計拉動工業產值170億元,增加貸款164.8億元。我省大宗工業品的增儲效果已從5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中得到顯現,儲備物資平均增值在20%以上。
現金流和原材料都激活了,而科技創新,則決定著企業未來能否活好。孫經會說,所以,省財政再次拿出5個億,給企業技改貸款貼息,這樣三招就形成了組合拳的合力!
三招下來,陜西的企業保住了。今年1-7月份,全省工業經濟運行逐月好轉,工業增加值呈階梯形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80.79億元,同比增長9.5%。
而公共財政,在危機時期如何激活企業,一套組合戰術在陜西浮現。
新興產業新經營
當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通過上述三舉得以激活,陜西將目光放在了新興產業上,而光伏產業,更被放在了一號工程的戰略位置。
商洛市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堪稱其中的奇跡。
“這個項目如果全部達產,商洛市的GDP和財政收入都將打一個翻身仗!”商洛市財政局副局長楊長洲興奮地說,2015年前比亞迪公司將共投資350.1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57.5億元、稅金68.7億元。
而去年,整個商洛市的GDP只有174.0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不到10個億。
這一翻身仗無疑在順利進行著。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的先期工程投資5.7億元,目前已經基本完工。該公司公共關系部部長武高明告訴記者,先期工程比他們預計的還順利,馬上要投產了。
這一項目為何會落戶商洛呢?或者,商洛是怎么拿下比亞迪的呢?
楊長洲說,他們自然提供了最優的軟服務,比如,45天就把用地手續給辦下來了。
實際上,這是政府理財與公司理財的智慧碰撞。
商洛當地拿出了兩項更硬的付出:一個是進行礦產資源的整合,確保比亞迪光伏產品的原材料需求;二是比亞迪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70多個億,市政府承諾給予一定的補助。
楊長洲介紹道,當時比亞迪曾想在其他地方注冊,商洛市的領導和比亞迪的老總長談了很長時間后,雙方迅速簽了合作協議。
據商洛市測算,這一項目最終每年將獲得幾十個億的財政收入。
而且,整個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就業崗位3萬多個。楊長洲說,這是多大的民生保障啊,換一種算法,這些人的社保如果由財政負擔的話,又是怎樣的一筆財政資金!
未來,商洛還有著不斷的動作。楊長洲透露,商洛財政雖然困難,但還是準備拿出相當的資金,用于對比亞迪后續投資的貸款貼息,以激勵比亞迪加快發展。
如此,一個令商洛經濟和財政都翻身的新興產業就這樣茁壯生長著。
但陜西在“經營”這一新興產業時,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都面臨著“最后一公里”的市場難題。
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部長武高明說,他們還準備建設光伏電站項目,公司自己研發的技術已經在國內非常先進,國內其他企業難以企及。
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處長秦孝忠說,省財政2009年拿出2億元用于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產業創業投資,就是以孵化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高技術項目為共同目標。
創投模式也將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經濟建設處副處長趙生民進一步介紹道,創投引導基金中,財政2個億的出資只是先期種子資金,將吸納和帶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境外資本共同參與;管理模式也將實現真正的市場化,準備引進國際化專業化的創投基金管理公司來運作,政府不直接介入;同時,在項目進入成長期以后,通過“股權協議轉讓、經營團隊回購、扶持上市”等方式適時退出,轉入新的創業項目,形成對產業的長期和持續的發展支持。
從邏輯上講,一條光伏產業鏈的要素環節——資源、技術、資金、市場等都得以貫穿;而政府和財政“經營”新興產業的道路正在陜西閃現。
財銀企保創根本
上述的“激活”和“經營”,讓人對此類技術性的操作智慧為之矚目。但陜西,并沒有止步。
他們在探尋一種根本性的模式。
財政要支持企業、支持經濟、支持發展,可陜西財政直接能拿出的錢是有限的,怎么辦?
省財政企業處副處長孫經會說,我們在創新使用財政資金上作了探索。
而這財政資金,就是相對“閑置”在銀行的財政資金。以往,數百億的財政資金只是單純存放在銀行的賬戶里。
孫經會說,今年,省財政想辦法把這些資金的時間價值利用起來,就是,設置了一套考評激勵指標,如果我再將這些存款存在你銀行,你銀行必需放大對陜西企業的放貸額度,存款與放貸相掛鉤。
目前,試點合作的銀行,孫經會說基本上是光大銀行西安分行等5家商業性銀行,獲得了年信貸投放規模20億元承諾。而這樣做,也是有操作策略的,小銀行機制活,易創新,這些商業性銀行的合作實踐成功后,財政就可以和其他銀行談了。
自從去年國家4萬億擴內需投資和目前7萬多億的新增信貸,大型企業其實貸款并不缺,真正缺的是中小企業,而擔保難是關鍵。孫經會說,省財政想到了第二招,財政出資成立省再擔保公司,既給擔保公司再擔保,也給企業直接擔保。目前,省再擔保公司與9家金融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取得授信擔保額度27億元。
然后,省財政協同中小企業局,選擇了成長性好、有潛力的首批36戶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實效令人驚喜,并不僅僅體現在資金幫助上。孫經會說,好多企業告訴他,即使財政不給他們這樣具體的資金扶持和提供融資服務,只要把他們列入這種模式的名單中也行,因為這些企業可以和合作方說,你看,政府和財政多看好我們!這就可以增加企業的信譽,就能給企業帶來不少生意和受益。
財政不僅要硬扶持,也要軟扶持,孫經會感慨道。
與此同時,財政為了這一根本模式,還出臺了其他激勵配套措施:變財政直接補助企業為補助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改“補一個”為“補一片”,對符合條件的擔保機構,按年度貸款擔保數額給予激勵性的補貼補償。另外,還建立了了擔保機構補償機制,對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而發生的代償損失,財政按一定的比例給予補償,鼓勵擔保機構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財政、銀行、擔保和企業四方合作的這一根本性模式就這樣出現了!而這,將從根本上探索著一條本質性的大道!
西部經濟模式求解
至此,一個更宏大的問題橫亙在我們面前。
關中—天水經濟區獲批后,中央在西部其實“劃了三個圈”,另外兩個分別是北部灣經濟區和成渝統籌城鄉試驗區。
眾所周知,北部灣經濟區國際和外交意義重大,成渝統籌城鄉試驗區則“給予鄉域與城域一樣的國民待遇”意義更濃,相比下,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經濟使命更加重大:陜西,天然地需為西部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經濟發展之路。
陜西省財科所所長武永義向記者坦誠,關中—天水經濟區肯定不能走東部經濟發展的路子,要闖出自己的路子來。
東部發展的路子,有人認為,似乎可以形容為財富拼盤的模式,即廉價土地+廉價勞動力+廉價原材料+廉價環境成本+產業投資,現在,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更加艱難,所以東部在自動或客觀地轉型升級。
關中—天水經濟區如何超越財富拼盤的模式呢?
或許,這一經濟區剛剛獲批,等待著陜西去探索。而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則被寄予了濃濃的厚望。
武永義說:“在廳黨組的高度重視下,廳里專門成立了課題組,主動承擔了省‘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構建“西三角”經濟區總體思路研究》課題,這是跳出財政研究財政問題的一次主動嘗試,也是在介入重大現實問題前期研究過程中服務大局上的積極探索。目前,廳里正積極組織力量,加緊進行課題調研和相關準備工作”。
其實,陜西的思維已經跳出了關中—天水經濟區,正在以“西三角”經濟區的大視野來探解陜西和西部真正適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新路。
西部模式的財金推手將留給我們更多的期待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