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前柏 李國清

依舊是一個忙碌的下午,盧武福已經記不清多少個周末這樣加班度過。面對2009年財政工作的巨大收支平衡壓力,身為湖南省常德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武福倍感肩上責任重大。
2009年常德市財政面臨著諸多考驗:宏觀經濟形勢的下滑,直接導致財稅收入的減少。同時,省直管縣大力推進,市級財政需要重新定位。另外,常德市今年提出了加快發展的目標,財政如何加大支持發展的力度?這些都是擺在盧武福面前的難題。在他看來,關鍵是要搞好城市經營,讓市場建城市,讓企業建城市。
四位一體的城建新路
2007年,盧武福接任常德市財政局局長。當時,整個常德市建設和城市經濟已出現了滑坡的危險信號。
常德市中心城區年均擴張2-3個平方公里,低于長株潭“3+5”城市群的擴張速度。2006年全國286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排位,常德市也由2005年的97位退至130位,在岳陽、益陽、懷化等地的夾擊下,湘西北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有所下降。
“我們應該加快城市建設,特別是創新融資思路,這樣才能破解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在盧武福看來,加快城市經濟發展的步伐已迫在眉睫。
常德市原有的城市建設投融資體系的一些弊端,造成了城市建設所需資金的緊缺。比如,建設任務與宏觀調控不相適應;政府直接融資與金融政策不適應;現有融資平臺與融資責任不適應;融資渠道的單一性與投資渠道的多元化不適應。
跳出常德看常德,必須轉變城市建設和城市經濟發展的思路,盧武福強調著力從四個方面突破資金瓶頸。首先是大力整合城市優質資產。一是整合土地資源,把土地資源當作融資的核原料,作為最重要的融資手段。二是整合城建國企,對城市現有國有經營性城建企業進行整合。三是利用好城市無形資產,比如的士牌、吉祥號、停車位、廣告位、冠名權等都要發揮應有效應。
“其次應壯大城建國有企業,經驗證明,城市建設可以把國有投資企業做大做強。”盧武福意識到,城市建設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公共財政提供城市公共服務產品的過程,政府通過組建國有城建企業,不僅可以把有經營效益的城市建設項目做好,也可以把政府想干、市場無法干、利潤較低的城市公共產品建起來。
第三,要突破城市建設由政府單干的格局。回顧常德市城市建設的歷程,基本上是政府在單打獨干,沒有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因此,探索融資、建設、經營、償債四位一體的城市建設新路子,讓企業建城市,讓市場建城市,把政府從直接建城市中解脫出來,這才是今后城市建設的方向。
經過不斷地實踐改革,常德市城市建設資金不斷充實。今年1—8月,市城建投、經建投、國土資源儲備中心等幾個投融資平臺累計融資到位73.22億元,為常德市“項目建設”年和城市擴容提質的戰略部署提供了有力保證。
四位一體的項目公司
面還需點來帶,要使得城市建設充滿活力,需要靈活有效的機制。柳葉湖的片區開發就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柳葉湖早在2001年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級景區。柳葉湖作為獨一無二的城市稀缺資源,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
“在當前財政性建設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應實行市場機制,以地換資的運作思路”。據盧武福介紹,柳葉湖整體開發由退田還湖工程、旅游配套工程、新城區基礎設施工程三部分組成,主體工程概算資金17.6億元。
如何籌集開發資金?盧武福認為柳葉湖開發實行“政府統籌、部門配合、區域協調、片區開發、公司運作、四位一體”的資金運作思路。
首先要樹立“柳葉湖開發絕對置于政府統籌”的理念。做到統籌開發規劃,確保規劃先于開發;統籌土地出讓,確保計劃先于出讓;統籌土地收益,確保補償先于調劑;統籌開發項目,確保公益先于商用。
其次是做好片區開發。片區開發是城市開發目前較流行的一種方式,就是把項目建設與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收益結合起來,用土地增值收益來補償建設資金的投入,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實現項目快建成、城市大發展、政府無包袱的三贏格局。
在盧武福看來,開發運作最關鍵是要公司化運作。比如成立項目開發公司,由市經建投成立一個項目公司負責退田還湖騰地工程。另由柳葉湖管委會或市建設局或經建投為業主,成立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負責新城區內水、電、路、氣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司實行政府供地、商業融資、公司開發、升值補償、利益共享的運作模式。
盧武福坦陳,項目公司既是柳葉湖開發的主體,也是市場融資的主體,“公司應具有市場融資的職能,應具有項目投資的職能,應具有開發建設的職能,應具有自我償債的職能,是四位一體的新型項目公司”。
按照片區開發的思路,去年常德市還相繼組建了多個項目公司,分別啟動了西城區、新城區、白馬湖環境綜合治理區等幾大片區開發,僅今年前8個月就完成新建項目支出35.64億元,開工了常德大道等15個重點工程項目。
正是盧武福們的大膽嘗試與創新,常德市城市經營又重新煥發了它的活力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