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紅


我與妻頗有緣,同年出生、同年參加工作、同是財會專業出身、同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因會計工作而相識相戀。不同的是我性格溫和,做事很隨意,而妻性格要強,什么都要爭個贏。按相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我們每年都要抽時間參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習。近幾年,隨著財政部門對《會計法》宣傳、普及、培訓力度的加大,我與妻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實行的家庭理財制度逐漸向會計制度“靠攏”,某些方面與《會計法》的規定頗為相似,而且還十分有趣。
審批一張嘴
妻在宜昌夷陵農村合作銀行從事綜合柜員工作,我在夷陵區財政局從事信息調研工作,妻的工資一直比我要高出許多。結婚第二年,在由誰當家作主的事上發生了分歧,妻假裝與我協商,“由于你創造的收入在家庭收入總額中所占比重比我小,按會計原則規定,這個家應該我來當,財務開支我說了算……”
一個男人,在家要聽女人的擺布,我當然心里不愿意。“我們都是學財務出身,這個道理我懂,但家庭不是企業,我是男人,一家之主,財務開支還是應該由我來掌握”,我據理力爭。
幾年下,家庭財務大權我沒有爭到手,反到讓家庭矛盾增多了,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淡化了。索性來個大方,讓妻來擔任家庭負責人,掌管家庭財務審批大權,我什么也不操心,但我還是告誡妻,“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不同的是,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是一支筆審批,我妻卻是靠一張嘴審批,查起帳來空說無憑,無從查起。
收入一張卡
在沒有買房前,我與妻的經濟相對獨立,各管各的工資存折,自已的錢自己花,我不知道妻一月拿多少錢,也不知道家里存了多少錢。自2005年8月買房以后,每月需還貸1000多元,家庭支出壓力增大,改革家庭財務管理模式便提上議事日程。妻笑嘻嘻的對我說:“我們家庭財務管理參考財政管理模式,實行收支兩條線,你不陌生,天天接觸,應該可以接受吧?”
于是,妻收繳了我的工資存折,用兒子的名字在農村合作銀行開設了一個結算帳戶,她拿折子,我拿卡子,美其名曰“收入結算戶”。每一個月只要我和她的工資一發,她便全部取出存到該帳戶上,對于平時現金發放的補貼、獎勵、稿費等一切收入要求我與她也都存到該帳戶,這叫收入全部進“籠子”。與此同時,妻為該帳戶開通短信業務,只要我一取錢,不到10秒鐘,妻立馬知道我在何時何地取款多少,如果事先有請示,一般不會追問;如果事先沒有報告,電話便追問過來,我必須立即口頭報告情況,講明事由。
這種家庭理財辦法,比起財政部門的國庫單一帳戶體系有過之而無不及,讓我這個財政部門的“寫手”不得不服。該辦法運行四年來,成效比較顯著,家庭開支有所下降,并且每年年底帳戶都能結存一筆錢用來化解銀行債務,估計兩年內可以化解完畢。
單據一個袋
我不愛收拾,東西喜歡亂放,經常把重要的單據弄丟了。2006年搬進新家時,妻子制定了家庭財務檔案管理制度,對家庭日常開支形成的各種單據,妻都分門別類的進行保管。正如會計法規定的一樣,“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建立檔案,妥善保管”。
妻將家中的原始單據分為三類進行保管,在會計用品專賣店買一些檔案袋,在搬進新房時指定三個屜子專門存放家庭財務檔案。對銀行貸款憑證、他人借據、信用社股金證、房款收據等,裝到一個檔案袋里,袋口用線扎緊,放到兒子翻不到的地方;對家中購買的大件家具、家電的發票、保修卡等裝進不同的檔案袋中,存在書柜之中,保修期過后才銷毀;對水費、電費、電話費、物業管理費等票據,存在電腦桌里面,一般一年清理,不起作用后就銷毀。
開始,我對這種制度很不習慣,認為小題大做,一些單據用過之后經常忘記放歸原處,為此挨了不少的吵。但近幾年在辦證、保修、收款時感覺十分方便,不用像以前一樣為找一張購物發票翻箱倒柜,花了很長的時間也找不到,急得團團轉,費時又費力。久而久之,就慢慢習慣了這種作法。
《會計法》是我們每一位財務工作必須學習、掌握、執行的一部根本大法。曾經,它的一些法律條文讓我們很陌生,工作中我們也不是很在意;現在,經過五五普法和多次反復培訓,它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僅在工作我們得到很好地運用,同時也深深印入我們的腦海之中,并開始向我們的家庭生活滲透,讓家庭理財也打上《會計法》的烙印,我們竟是如此稔熟……
(作者供職于湖北省宜昌夷陵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