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成
[中圖分類號]F8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3-0157-01
一、新興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探索,已基本建立了以央行為核心,以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體系。在商業銀行中。除工行、中行、建行等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外,還包括由城市信用社改造形成的諸多城市商業銀行,以及由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組成的一個新興的群體。盡管這個新興群體產生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均以其開拓性、創新性為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被稱為“新興商業銀行”。
中國新興商業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市場經濟逐漸發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深層次融合的產物。新興商業銀行大多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適逢中國經濟高速成長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一群體在為國民經濟建設的服務中其自身力量亦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運行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新興商業銀行的作用
1新興商業銀行不僅增加了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亦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2新興商業銀行在產權組織形式上,一般采用股份制,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權益上相互制衡,達到了責、權、利的統一。
3新興商業銀行打破了金融業壟斷的局面,促進了競爭機制的形成和競爭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
綜上所述,新興商業銀行已經成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逐步成為商業銀行的中堅力量。但在經營環境惡化、競爭加劇的今天,各種風險已嚴重制約著新興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風險管理對新興商業銀行的發展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新興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主要是指由于銀行客戶經營狀況的惡化,貸款本息不能按期歸還的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比較單一,絕大部分是貸款資產。故貸款是銀行的主要資產經營方式,貸款業務要求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斷,而這些判斷并非完全正確,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由于各種原因而下降。因此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是貸款業務或交易對象無力履約的風險。對于新興商業銀行而言,貸款更是其重要的業務,有超過一半的銀行資產是貸款,約三分之二的銀行經營收入是貸款利息和手續費收入。貸款構成其他經濟實體重要負債來源??梢哉J為:信用風險是新興商業銀行最主要的風險。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以其不確定性、對銀行沖擊大,可能觸發支付危機等而成為銀行最致命的風險。之所以將流動性風險突出出來,是基于以下二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流動性風險是一種損失的可能性,它雖然不是已經形成的損失,但一旦爆發,引發的損失是巨大的,甚至形成擠兌,導致信用危機,后果比較嚴重。
二是其他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都有可能轉化為流動性風險。
在我國,人們總將銀行的命運與政府聯系在一起,認為銀行倒閉了,會由政府撐著,出現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甚至認為不會出現流動性風險。筆者認為,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銀行將逐步過渡到真正的商業銀行,在擺脫行政干預的同時,也不再受政府的保護,政府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去保護它,兼并、破產將逐步成為現實。我國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已不再是神話,對流動性風險應予高度重視,并予以控制。
(三)利率風險
20世紀80年代以來商業銀行進入風險管理時代,利率風險的管理已引起金融界的充分關注。隨著通貨膨脹的發展及利率自由化的影響,利率水平的波動會造成商業銀行盈利或市場價值與預期值的偏離。由于銀行資產負債項目利率敏感程度存在差異,當一般利率變動時,存貸利率變動不對稱及期限結構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利差變化和收益減少。連續多次的降息已經使商業銀行進入“微利時代”。新興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不同程度地出現下降狀況,這與利率的調整、利差的縮小有直接的關系。
(四)操作風險
主要包括總體發展戰略失誤的風險、新產品開發風險、執行內部制度法規不嚴及其本身存在漏洞的風險、電子計算機業務處理軟件及管理信息系統失靈風險、營業操作處理差錯損失風險等。新興商業銀行歷史較短,有關的業務監管制度及其法規既要與國際慣例接軌,又要考慮現實國情,適合經濟、金融的具體情況,因而其所制定的許多新的制度、法規難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各種漏洞。
四、風險防范對策
新興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界最富有創新精神的一個群體,生存競爭的壓力使其能夠吸收一切先進的管理經驗并付諸實施,以增強競爭能力。金融風險現已成為世界性的課題,這一課題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是必須正視并且應該認真解決的問題,如何構建新興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不但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
(一)樹立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
1風險管理理念由回避風險,向以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以有效地控制風險,獲得最大利潤的方向轉變,使風險管理成為強有力的競爭的重要工具。
2風險管理由單項風險管理向綜合風險管理機制轉化。在“核心原則”中要求“確保銀行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程序,以識別、計量、監測各種風險”。
(二)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體制
1建立信用級別評價系統。一筆信用業務風險和權重是其風險的反映,風險程度是以信用級別區分。新興商業銀行實行貸款五級分類,這種信用級別評價系統實行全行統一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先確定風險發生的場合、形態,然后對風險進行計量,對不同的貸款對象,根據其信用等級的高低實施授信額度的增減。
2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在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中,風險的識別與估價是風險管理程度的基礎,它要求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以便于決策。一是把風險控制制度“植入”經營系統中,建立一種自動風險防范機制,防止因風險的產生而導致的損失;二是建立風險管理融入業務流程的全過程平行作業機制,以加強前、中、后臺的整體聯動和有效制衡,來提高工作效果。
3加強風險管理隊伍建設,切實提高人員素質。風險管理人員要持續加強對其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論、技術、工具和方法的學習,以不斷擴大風險管理視野,不斷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來有效提升風險人員的履崗能力。并逐步建立和培養一支專業化的風險管理隊伍,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