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企業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合作中存在的外匯風險問題。通過對外匯風險問題做出簡要介紹,闡明外匯風險的種類及其規避方法。
關鍵詞:外匯風險;規避;方法
1 外匯風險的概念
外匯風險又稱為外匯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化以及交易者到期違約和外國政府實行外匯管制等給外匯交易者和外匯持有者帶來經濟損失的一種可能性。對于企業來說,只要經營或融資中涉及到外幣業務,這種風險就會存在。
2 外匯風險的種類
外匯風險的種類主要可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和外匯管制風險。其中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這三類風險最為常見,三者的性質也不相同。交易風險是現時或即將發生的風險,是會實時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風險,經濟風險是未來的風險,而折算風險是賬面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跨國交易的短期現金流量(包括貨幣性資產和債務)因匯率的變動而產生的風險。交易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交易日發生的匯率與結算日的匯率不一致。以應收款和應付賬為例,匯率的波動可能為企業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即使企業不再有跨國的商業活動交易,亦會受到匯率的影響。
折算風險。是指跨國公司在合并財務報表時由于匯率變動使會計報表上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金額產生變動的風險。折算風險產生的原因是企業決算日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某些科目因匯率的變動而處于不穩定狀態,而企業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只能用本國貨幣計價。這樣,企業會計報表就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外幣余額折算成以本幣計價的余額,特定的匯率變化將導致報表產生異常波動,進而導致評價過大或過小。由于折算風險是發生在賬面上的過往歷史記錄,不影響企業的實際的現金流量,因此很多企業不會專門規避這種風險,只是在會計報告中對有關折算匯率和折算方法做出說明。
經濟風險。是指匯率變動時對企業未來非契約性的現金流量的影響,即匯率對企業將來的產銷量、價格、成本等生產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企業未來的利潤和市場價值。
外匯管制風險。外匯管制主要是指一國政府對外匯的收支、結算、買賣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外匯,防止外匯投機,限制資本流出流入,改善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在嚴格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或地區,一般采用固定的官方匯率。表面上看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匯率相對穩定,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些國家在國內往往面對龐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在國際上,這些國家又經常被其它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指責操控匯率、貿易不平衡。為了舒緩這些來自國內外的經濟和政治壓力,這些國家的政府傾向于采用各種行政手段,如突然改變匯率,甚至改變匯率機制等。企業在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經營業務或投資時,這種外匯管制給企業外匯帶來的風險,是遠高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的。
3 外匯風險的規避方法
對于外匯風險規避,企業首先要做到——識別風險。企業在對外交易中要了解究竟存在哪些外匯風險,是交易風險、折算風險還是經濟風險等。或者了解面臨的外匯風險哪一種是主要的,哪一種是次要的。其次要做到——衡量風險。即預測匯率走勢,對外匯風險程度進行測算,外匯敞口額越大、時間越長、匯率波動越大,風險越大。最后要做到——駕馭風險。即在識別和衡量的基礎上采取措施控制外匯風險,避免產生較大損失。
對于交易風險的規避。企業首先應該進行合約套期保值。主要方法有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市場套期保值、期權市場套期保值、期貨合同套期保值等。不同的方法對應著不同的成本和收益。而且不同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不同的利弊,例如,貨幣遠期能夠對時間和金額提供一個精確的保值,但是也存在著買賣匯差大和違約風險大的可能性;匯率期權能夠確保不利貨幣的變動,但是又會產生較高的成本等。在考慮這些套期保值的方法的選擇上也需要慎重,不僅要考慮控制不利的風險因素,也要盡量保持有利風險因素可能帶來的利潤。其次,企業還可以通過采取一些特殊的經營政策而使交易風險得以部分規避,并且這樣做的成本小于套期保值法。比如說風險轉移,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以本幣結算或出口合同使用硬幣計值、進口合同用軟幣結算。
對于折算風險的規避。目前國際上流行有兩種方式,一是采用資產負債表保值,這種方法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上重新安排會計受損額,即使企業的合并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幣風險資產與外幣風險負債相等。二是風險處理保值。是指可以部分或全面地抵補匯率變動風險的各種交易和行為。任何保值交易和行為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或代價。因而,保值實質意味著以現時已知的成本來置換未來的風險。
市場保值。遠期市場保值是指如果預期匯率將發生變動,根據外幣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的貨幣種類、數額和日期,通過遠期合同買賣或進行借貸款活動,用同等金額的同一貨幣實現在同一時點上的反向流動,達到消除風險的目的。
調整貨幣資產負債。如果跨國公司通過分析與預測,認為某一國貨幣將貶值,則可盡量減少這種貨幣的資產,同時擴大這種貨幣的負債,這是由于幣值下降有利于凈借方而不利于凈貸方;反之,如果認為某一國貨幣將升值,則可盡量擴大這種貨幣資產,同時減少這種貨幣的負債,因為幣值提高有利于凈貸方而不利于凈借方。
提前或延遲收付法。跨國公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應收應付款項和債權債務直接暴露在匯率變動風險下,實施提前或延遲收付法可直接改變企業的風險地位。提前收回或延遲付出貶值貨幣賬款,延遲收回或提前付出升值貨幣賬款。對于提前收回的貶值貨幣,應迅速兌換為升值貨幣。與應收應付賬款相聯系的是在產品銷售中盡量縮短訂貨至交貨的日期,并爭取用比較堅挺的貨幣計價。同時,提前訂購貨物,使用比較疲軟的貨幣計價。
對于經濟風險的規避。經濟風險的構成因素非常復雜,其范圍涉及到財務、市場和生產各個部門。因此,經濟風險相對于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而言不能被準確識別,這樣就沒有可供使用的十分具體的市場工具,對其管理就只能采取一種方向性的、策略性的手段。一般來說,對跨國公司的經濟風險往往通過消除匯率波動的不利影響,利用新的經營機會來進行。
對于外匯管制風險的規避。采用操作性策略來規避外匯管制風險。跨國公司應根據對子公司所在國貨幣的匯率預期來采取行動,即在所在國貨幣為預期升值的貨幣時,增加貨幣資產,減少貨幣負債;在所在國貨幣為預期貶值的貨幣時,減少貨幣資產,增加貨幣負債。也可以調整企業的現金流量。但在管理風險的同時也存著管理成本,主要是利潤與利息收入下降、貨幣利息成本(機會成本)上升和對企業形象有負面影響等,例如出口以所在國貨幣計價,銷售價格就會低些;進口以所在國貨幣計價,購入價格就會高些;延遲收回應收款、提前支付應付款將會損失利息收入;收緊所在國貨幣信用將會減少銷售量導致利潤損失;增加所在國貨幣借款,貨幣利息成本通常會高些;延遲支付應付款,有損于企業信用等等。因而企業需要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正確地選擇使用,以有效地管理外幣持有風險。
結束語: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衍生工具來管理不同性質外匯風險,企業必需就其本身情況做出最適當的外匯風險管理政策。對于一些受外匯管制的國家中的企業,由于國家對外匯的干預,企業的匯率問題在一定程度受該國對干預外匯政策的保護,比如說外匯匯率的浮動比其它自由市場少,這亦會減低企業管理層對貨幣風險的敏感程度。找到一個適應自身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式,是企業降低外匯風險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韓東平.財務管理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J]. 2007年.
[2]趙惠芳.企業會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J]. 2007年.
[3]信玉紅.國際金融學.中國經濟出版社[J]. 2007年.
[4]胡陽.人民幣升值形勢下在華跨國公司的外匯風險控制[J].亞太經濟,2006年.
[5]蔣玉慶.跨國公司的外匯風險與管理[J].金融證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