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榮瑞
我們學校取消對教師備課的普遍性檢查已經有好多年了。所謂“普遍性檢查”,就是學校行政在一個學期中定期或不定期對教師的備課筆記進行一次以上全面檢查,任課教師無一例外。在督導評估中了解到一些學校不僅每個學期進行兩到三次的全面檢查,每次檢查還要在教師的備課本上簽上檢查人員的姓名和日期,有的還在備課本上蓋上學校的公章。為什么要取消這樣一種“規范”的常規檢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的原因是這樣一種貌似規范的檢查沒有對教師的“認真備課”起到任何促進作用,還助長了一些形式主義。
取消對備課的普遍性檢查,我們有自己的認識。第一,傳統的備課檢查不可能對教師教案深度研究。教導處的工作本來就比較忙,這么多的教師備課本需要檢查,事實上只能是浮光掠影,看看寫的字是否認真,教案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否體現。教案的數量是否符合實際的課時,等等。第二,再好的教案也要經過課堂實踐的考驗。有些表面上非常“認真”的教案可能是從其他優秀教師那里轉移過來的:而有些優秀教師雖然寫得比較簡單,但教師對教材、學生以及課程標準的把握非常到位,不僅有比較合適的“預設”,更有課堂的預留空間。因此。與其規范地查備課,還不如多深入課堂,積極地去欣賞教師的課堂風采。第三,根子問題是管理的指導思想。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我們對教師要基于信任。而不是基于不信任。基于對教師的信任,就不應該進行普遍性檢查。而是在必要的時候對重點需要了解的對象進行突擊性抽查,這就像國家的道路交通法的執法檢查,那樣重要的法律都不是普遍性檢查,而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進行抽查。
取消對備課的普遍性檢查后,應該有相應的管理措施。例如學校各個管理層的常態聽課,也有人稱之為“推門課”。預先沒有通知的推門課,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真正意義上的認真備課。再如教學工作的常規調研,提前半天通知特定的對象,不僅要聽課,而且要檢查備課本和任教學科學生的作業。如果教師在任何時候都能經得住學校這樣具體的務實性檢查,教師的教學工作還會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