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紅
開會其實是一種交流信息和溝通情感的方式和途徑,根據不同分類標準,會議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就學校而言,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事務性會議和學術性會議;根據是否定期可以分為例會和臨時會:根據參會人員可以分為行政人員會、教師會、學生會、家長會等。不同的會有不同的作用和目的,需要有不同的開會形式和方式與之相配套。
提高會議效率的具體措施因會議的類型不同而不同,沒有一定之規,以教師例會為例,提高效率的辦法主要是要抓住一個“例”字。例會就是“照例”進行的會。一方面,學校要“照例”開會。這個“例”首先體現為法律和制度。例會的時間應該遵守法律規定的作息時間,一般情況下不要利用節假日、上班之前和下班之后的時間。其次體現為慣例,要遵照學校的文化傳統進行。許多學校已經養成了許多不成文的習慣,大家對此樂于接受。只要不影響大局,對此一般不要進行改動。再次體現為教師們的生活常例,例會一般不要選擇大家比較疲勞、饑餓的時候進行,遇到大風、雨雪天氣和節日等可以改時進行。
另一方面,教師要遵照“會例”參會。教師應當嚴格遵守會議的紀律,要認真傾聽,積極參與。不交頭接耳,不看書報,不批改作業,不瞌睡……總之不做與會議內容無關的其他事。這些也是一名教師應有的修養。
任何會議的成功舉行都需要舉辦方與參會方的合作與努力。舉辦方舉辦會議一定有自己的目的和意圖,或宣傳形象,或籌集資金;或布置任務,或傳達精神;或交流信息,或溝通感情;或居其一,或兼而有之。就學校會議而言,不論何種會議都要體現教師的主人地位和利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教師在會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展現自己的情感,發揮自己的作用,體現自己的價值。
總之,提高會議效率的辦法雖千差萬別,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還是有的,那就是能不開的會盡量不開、能少開的會盡量少開、能開小會的不開大會,能開短會的不開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