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珂 梁文婷
我國針對全球金融危機提出了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其中第五項是環保措施,這在歷史上開創了一個以環保應對經濟危機的全新理念和機制。這種以環保應對危機的新理念打破了傳統的環保與經濟對立、以犧牲環保應對危機的定勢,為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
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規模較大,廢棄物排放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節約能源資源,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使企業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廢棄和處置等都能夠符合環境標準,關系到增加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外貿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是我國經濟轉型的突破口。金融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國應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提出措施,主動轉型,借此時機將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推進,轉化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
我國以環保應對危機,優先行動領域應當是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環境保護部2008年6月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指出:農村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必須盡快著力解決農村環境問題,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完善耕地保護機制,加強土地生態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合理區域規劃;制定修改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加強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民環境知情、參與權利,探索完善環境法律援助體系。
(摘自《法學雜志》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