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軍 事
第1984期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編輯 馬 俊 美編 陳 路 電話(010)65369571
印推遲在中印邊境
部署蘇-30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2日引用印度空軍的消息說,由于戰機交付速率緩慢,印度空軍在靠近中印邊境的阿薩姆邦部署兩個蘇-30MKI中隊的計劃,將被迫推遲到2010年;靠近巴基斯坦邊境拉賈斯坦邦的蘇-30部署計劃也被推遲。
印度空軍于6月15日將首批4架蘇-30戰機部署到中印邊境,當時印軍曾表示,將在短期內擴充至一支由18架戰機組成的蘇-30MKI中隊。但由于舊戰機的損耗和新戰機交付緩慢,使印度空軍的戰機數量遠不能滿足印度空軍的需求。目前印度空軍每個戰斗機中隊能作戰的戰機已從核準的39架下降到32架。▲(陳 山)
金正日強調加強海軍
本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周之然
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12日頭版頭條報道說,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近日在視察金正淑海軍大學時說,朝鮮是個海洋國家,海軍在過去和今后都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為此要進一步加強和發展海軍力量。
金正日在視察中說,朝鮮過去曾長期沒有自己的軍艦來保衛本國海洋,而現在擁有了能夠打敗任何敵人的強大海軍。 金正日視察了學校的軍事綜合研究室等。他說,金正淑海軍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為朝鮮的軍隊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韓國媒體此前曾報道,盡管朝鮮海軍規模和現代化程度都不如韓國海軍,但朝鮮海軍小型艦艇在數量和火力上占據一定優勢,2002年朝韓延坪島海戰中,朝鮮海軍炮艇曾擊沉一艘韓國巡邏艇。▲
遠程跨區機動考驗能力 動用民用運輸切合實戰
李大光
隨著11日凌晨由700多輛輪式車輛組成的摩托化部隊駛過黃河某渡口上架設的浮橋,解放軍建軍以來首次大規模跨區實兵檢驗性演習“跨越―2009”拉開序幕。在這次規模空前的演習中,解放軍能否適應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戰略大轉移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
參加“跨越-2009”演習的部隊包括沈陽、蘭州、濟南、廣州4大軍區的4個建制師近5萬人;此外還有空軍和陸軍航空兵的多種機型參加。參演部隊將分別前往沈陽軍區洮南訓練基地、蘭州軍區青銅峽訓練基地、濟南軍區確山訓練基地和廣州軍區鹿寨訓練基地展開演習。如此大規模地同時組織四大軍區的部隊進行跨區實兵演習,在我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樣的大規模調動也成為外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美聯社11日的報道稱,參加演習的4個陸軍師都將被部署到遠離駐地至少1200公里遠的地方。臺灣《聯合報》12日也將注意力放到“用民航飛機和動車組運送兵力”等解放軍歷史上的“第一次”。“跨越-2009”演習是對解放軍戰略投送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和鍛煉。戰略投送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基本標志,是國家戰略威懾力的重要基礎,是軍隊實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力量支撐。一支軍隊是否具有足夠戰略威懾力,并不在于規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而在于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能投入多少兵力。戰略投送能力是軍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基礎,也是解放軍“走得遠”、“走得快”的必然要求。由于歷史原因,長期以來,解放軍注重的是“屯兵駐防”,偏重“分兵把口,守土有責”,對遠程投送和戰略機動重視不夠,致使解放軍戰略投送力量建設明顯滯后。所以機動是近年來解放軍演習高度關注的課目,而且尤其強調跨區機動。2006年9月解放軍陸軍首次組織跨區機動演習;2007年8月,解放軍又長途機動到俄羅斯境內,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汶川地震中,盡管解放軍在短時間內就向災區調集了十多萬兵力,初步展示了戰略投送能力。但與作戰任務不同,救災這樣的非戰爭軍事行動部隊沒有攜帶重裝備。而參加“跨越2009”演習4個齊裝滿員的作戰師要攜帶大批重型裝備,并配合空軍、航空兵部隊進行大規模機動,因此能不能將兵力及時輸送到演習預定地點,是對解放軍遠程戰略運輸能力的一次全方位考驗。同時這么多部隊進行遠程機動,不光要考慮人的吃住行問題,還有車輛裝備的油料、彈藥、維修等,部隊離開了原來的戰區,也就離開了原有的后勤保障體系,實現這樣的戰區保障對解放軍來說也是新課題。
如何提高遠程戰略投送能力,也是世界軍隊重視的問題。目前,國外通行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民用運輸力量。即使是美國這樣擁有強大戰略運輸能力的國家,海灣戰爭以來四場較大規模的戰爭中,也都動員大批民用運輸力量。英國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更是依靠大量民用船只才保障英軍能從千里之外及時將兵力投入到島嶼爭奪戰中。此次解放軍首次大規模動員民用運輸力量,部隊除乘坐空軍運輸機外,還將征用有關航空公司的民航客機和貨機,地面運輸也不再依靠傳統的“悶罐”平板車廂,人員運輸全部使用客車車廂,大型武器裝備使用平板車廂,甚至包括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也將用于輕裝兵力輸送。有網友認為,民用運輸裝備在戰時容易受損,因此大量依靠它們缺乏實用性。然而在戰時無論是機場、港口,還是鐵路運輸線,都將實行軍事管制,并進行必需的防護和保護。因為戰時這些地區都是敵方重點打擊目標。另外,一旦這些地區遭到敵人攻擊,還要組織力量進行及時搶修,以保障作戰部隊機動。因此這正是基于戰時情況而設定的演習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此外當今我軍為應對“多樣化威脅,完成多樣化任務”的需要,在執行反恐、救災等非傳統作戰任務時,更需要大量使用民用運輸設施和裝備。▲(作者是國防大學大校)
環球時報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