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凡
目前,占據主流地位的信貸產品收益在下降,而“類基金”產品卻打了個翻身仗,無論怎樣,投資者的熱情不減。
據不完全統計,4月23日-4月30日期間,共有63只理財產品在售,其中人民幣理財產品共38只,外幣理財產品25只,僅產品數量略有增多。
目前,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仍屬人民幣理財產品的主流,這期間共有18只在售。盡管發行數量穩步上升,但信貸理財產品收益能力正在下滑中。1年期信貸類產品的收益率約為3.6%-3.8%。如招商銀行在蘇州發行的一款信貸類產品,期限為236天,預期收益率為3.7%。哈爾濱銀行在哈爾濱推出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期限僅為207天,預期收益率高達3.8%。相比債券類產品,信貸資產類產品的收益率仍有一定的優勢。
結構性理財產品仍被外資銀行所鐘情,目前市場的主流品種大多掛鉤股市和黃金。恒生中國的“步步穩”股票掛鉤產品,星展中國的18個月黃金基金掛鉤產品等,這類產品普遍屬于保本型。
近期銀行類基金理財產品的強勁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市場背景,同時也得益于銀行操作策略的調整。
去年“延期”的銀行類基金理財產品開始走出虧損泥潭。以去年到期的招商銀行“添富增利理財計劃”為例,當期單位凈值為0.8851元,在經過大半年補救后,截至今年4月3日,產品凈值已達到0.9540元,完成保本可期。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部分銀行類基金產品凈值增長率達到了10%以上。
在去年激進型產品遭遇大幅虧損后,相當多銀行在選擇“延期”的同時,在基金組合中提升了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的比例,但在預期今年股市的回暖后,部分銀行從今年年初開始在同類產品中加倉股票型基金,積極的投資策略為相應產品贏得了5%左右的凈值增幅。
首先以建行的利得盈股票基金雙重優選為例,其凈資產構成中,股票投資比例由2月末的27.34%上升至3月末的50.39%,基金的投資比例由2月末的25.9%略增至3月末的29.09%。采取積極的投資策略后,該理財產品當月凈值上漲6.23%。從整個一季度來看,該產品的累計凈值增長率達到12.5%。
興業銀行2007年第4期萬利寶“興業基金寶”股票基金投資比例從2月末的50%增至3月末的58.32%。這種積極的操作策略使得該產品當月凈值上漲5.26%,產品一季度的凈值增幅為11.18%。而興業銀行2008年第3期“興業基金寶”今年3月3日到期,扣除費用后的到期收益率為1.4%,實現了正收益。
類基金產品負虧減少,給市場帶來新的希望,“基金化操作”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方向之一。其基本形式是,銀行發行的產品將以一個集合資產池的形式出現。到時候,銀行將對從投資者這里募集的資金做一個資產管理的工作,投資的方向可能為債券、票據、股票指數等熱門標的。此類產品將可能同基金一樣,有贖回和申購等增加資金流動性的投資便利條件;而一旦投資者要進行相關贖回,也需繳納一定的手續費。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若所持有的產品目前依然深度浮虧,則不建議贖回,因為A股不太會出現大幅下跌,繼續持有則有減少損失的可能。如果產品目前的浮動收益是正值,則結合對后市的判斷、自身資金方面的需求,以及銀行的資金管理能力綜合考慮。
近來部分銀行的一些信貸資產類產品被銀行根據約定提前終止,其原因就是該理財計劃所投資的信貸資產借款企業提前還款。因為央行降息以后,借款企業可以先還掉原先的貸款,再重新申請利率更低的新貸款。但這樣一來,購買這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就有可能遭受本金與收益的損失。對此,銀行業人士表示,其實“提前終止”條款有時也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