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娜
一、建筑中裝飾玻璃藝術的發展史
1、中世紀玻璃鑲嵌畫
玻璃以平面造型形態出現的歷史是與建筑的發展密不可分的,最早的建筑裝飾玻璃出現于歐洲中世紀的教堂中,教堂建筑的繁盛大大促進了平面裝飾玻璃的快速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工藝就是玻璃鑲嵌畫和鉛條鑲嵌的彩繪玻璃窗工藝。玻璃鑲嵌畫工藝,也稱“玻璃馬賽克”,于公元4世紀逐漸成為教堂壁面裝飾的主流,一般用來裝飾建筑物的墻壁、天花和地面,畫面內容兼有主題、場面和人物,具有宗教象征的意味和強烈的裝飾性。濃厚的宗教氣息賦予玻璃這種材料以神秘性,成為了人們精神的載體。玻璃鑲嵌畫的特點是,利用玻璃表面對光線的折射和反射來突出圖象的輪廓,可以隨著視點的變化而產生忽隱忽現的視覺效果。這種閃爍斑斕的特質,使得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巧妙統一,有力地烘托了教堂莊嚴而神秘的氣氛。
彩繪玻璃窗工藝盛行于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尤其在哥特式建筑中大面積的窗戶為彩繪玻璃窗工藝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其中法國夏特爾教堂、蘭斯教堂和亞眠主教堂橫廳上的彩色玻璃窗畫最為著名。哥特式建筑出于對采光的要求,將窗戶增多加大,幾乎布滿整個建筑的立面。這種裝飾性的彩繪玻璃窗一般使用膠、調和油與玻璃顏料進行描繪。在工藝上,先在窗框中用鉛條編連成各種圖形的輪廓,然后按照鉛條分隔出的輪廓嵌入小塊的彩繪玻璃,逐漸組成大幅畫面,類似勾線填色的繪畫表現方法。玻璃窗的顏色視建筑內部采光情況而定。早期羅馬式建筑由于光線較暗,為了更好地采光,多用淡色甚至無色玻璃,紋樣也較簡明,大多為抽象紋樣和植物紋樣;采光較好的建筑,其玻璃顏色就比較豐富,描繪的形象也比較為具體。
2、19世紀歐洲工藝美術等運動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期先后發生在歐美的“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再次將傳統工藝的復興擺在了藝術設計的首位。浮法玻璃技術的發明開創了世界平板玻璃生產史的新紀元,也為平面藝術玻璃的工藝加工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支持。(浮法玻璃,浮法是指玻璃流液漂浮在金屬表面上生產平板玻璃的方法。浮法玻璃不僅有效地降低了玻璃原料的成本,而且玻璃的制作面積增大,玻璃表面平整,光潔,很容易實現施色,上釉,鍍膜等工藝)。浮法玻璃技術的發明,使得平面藝術玻璃的工藝加手手段日趨豐富多樣,形成了冷加工工藝與熱加工工藝,平面藝術玻璃的應用范圍也從室內裝飾與窗玻璃擴大到玻璃墻體的設計中,其造型方式不僅完成了建筑結構的要求,更成為建筑表皮肌理創新的手段。
美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美國現代建筑設計的最重要先驅人佛蘭克·賴特,他的作品非常講究設計裝飾上的典雅,特別是東方風格的細節,幾乎每一個建筑中窗連著窗,墻連著墻都有鉛條鑲嵌玻璃。有力地表明了彩色玻璃作為裝飾元素的影響力?!肮に嚸佬g運動”在世紀之交成為影響歐洲設計風格的主要因素,同時也引發了在歐洲大陸與美國的影響更為深廣的“新藝術”運動?!靶滤囆g”運動完全走向了自然主義風格,在裝飾上強調對曲線和有機形態的運用。平面藝術玻璃成為許多設計師運用裝飾風格的材料,集中體現在建筑裝飾和室內裝飾兩大方面。比如西班牙建筑大師安東尼·高迪。
二、現代建筑中的裝飾玻璃藝術及其藝術特質
現代建筑裝飾玻璃則關注對玻璃這種材質本身潛在藝術性的挖掘和促進,設計師們結合多種材料進行嘗試與創造,平面藝術玻璃設計的走向出現了更多的選擇性與發展空間。
1、光與色
光,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現象,通過色彩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靈魂。玻璃材料的透光性,透明、半透明性,反射性、多色性等特性都與光線、色彩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光線可以使人們感覺到玻璃的璀璨、純粹、朦朧、柔和。光線賜予了教堂彩繪玻璃窗絢麗的生命,賦予現代玻璃斑斕的色彩與神秘的氣質。玻璃是改變與利用光線的主宰,而光線是銜接空間的使者。色彩通過光線來傳達玻璃的情感與象征意味。
英國威爾士斯旺西(wales Swansea)的日月蝕觀測塔是一個光色互動的設計,設計師David Pearl在對天花板的設計中利用了藍色、玫紅色、黃色的玻璃色塊,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同時零星的白光穿插期間,閃閃爍爍猶如夜空中的繁星點點。整個設計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和折射性營造出了一個浩瀚與神奇的宇宙氣氛。給人塔觀看的人們一個身臨其境的狀態。
2、形與影
當玻璃把大自然的光線引入建筑空間中的時候,玻璃、玻璃的影子就與空間產生了美妙的聯系。玻璃是影子的載體,它的形態可以千變萬化,而影子隨空間與光線的變化而產生怪異、神秘、生動的圖像。
影可以看到,卻不能捕捉到,具有捉摸不定的性質。它隨著一天中光線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形態、明暗與色彩。玻璃的材料、肌理、形態、色彩決定了影的呈現狀態。
藝術家james carpenter設計的作品是玻璃在形與影結合中的經典之作。光線透過玻璃墻面投射在墻壁上,產生了奇妙而絢爛的投影。藝術家采用抽象的有機形態作為設計元素,大膽地運用綠色作為主基調。局部襯以藍色。玻璃窗在局部保留了線狀的透明玻璃,以使得投影產生光線的感覺。側窗與投影相映成趣,有效地裝飾了室內的窗與墻面。
建筑中的藝術玻璃寓大自然的瞬息萬變于靜態的空間中,在空間中創造了實與虛的變化?!靶巍睂嵍坝啊碧?,虛實的變化使建筑內部的空間矛盾而又和諧,平靜而又生動?!靶巍彪m實,但人們卻不能固定它的片刻真實,因為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閃爍迷離;“影”雖虛,但它是可見而真實的存在,它是空間中具有動感的因素。
3、空間
建筑裝飾玻璃作為建筑實體與周圍環境互相影響的空間界面。當光線投射到玻璃上形成折射,反射以及投射時,為建筑的外廓和內部空間描繪出開放和閉合的交織線,這些交織線形成了裝飾玻璃的生命。光和色賦予裝飾玻璃鮮明的個性,互通的空間有效地連接起建筑的架構。一個空間周圍的光線能改變整個環境的性格,建筑、玻璃、光,三者能夠傳達出驚人的視覺效果,豐富的表現力,賦予人們奔放開敞的感覺。在現代建筑裝飾玻璃中,集合幾何形塊面與面組合的秩序美,線條的構成美,空間的分割美及單純、平面化的色塊有節奏的組合成為重要的審美因素。玻璃藝術和公共藝術結合起來,走向更廣闊的公共藝術空間。如英國設計師布賴恩。克拉克設計的高達14米的巨型彩色玻璃圓錐體,雄偉壯觀的體量感與五彩斑斕的色彩效果完全傳達出玻璃材料本身的特質和永恒的魅力。
三、結語
在建筑裝飾玻璃的空間里,每個人不會僅被看作是觀察者,而是享受這個空間的主人。路易士·康曾經說過:“光是建筑玻璃藝術最本質的因素。建筑裝飾玻璃屹立在我們和世界之間,如果我們把自己這個世界定義為可計量的物質,那么它們也將是可計量的物質,而不具有精神內涵了。如果我們容許自己的心靈開向可計量的和不可計量的之結合,建筑藝術玻璃將成為對這項結合的贊美和精神的歸宿?!?/p>
參考文獻:
劉剛外國玻璃藝術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斯蒂芬·耐普玻璃裝飾藝術孫碩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王建中世界現代玻璃藝術河北美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