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以“壽”為代表的傳統吉祥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和生活追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承載體之一。我們在倡導本土文化成為一種文化思潮時,研究這些優秀的文字符號與圖形,發掘更多的吉祥文字圖形化方法,以更好地使其為設計所用,成為平面設計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吉祥文字,指的是表達人們美好愿望的漢字,如福、祿、壽、喜等,這些文字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和生活追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承載體之一,幾千年來被廣泛地應用。古人對吉祥文字的圖形化進行了許多探索,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圖形化方法,我們在對古人的創造能力嘆為觀止的同時,也會對如何傳承這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思考。特別是當倡導本土文化成為一種文化思潮時,研究這些優秀的文字符號與圖形,發掘更多的吉祥文字圖形化方法,以更好地使其為設計所用,成為設計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吉祥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和生活追求,由于這個特點,其作為追求本土特色設計風格的設計師們所常用的設計元素也就理所當然了。先輩們對吉祥文字的視覺化經過不斷的探索,形成了豐富的、系統的圖形化方法,這些方法對現代設計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
雖然現代視覺設計采用的是電腦等現代化的工具,對顏色線條等有了更為科學的布置,然而要把吉祥文字“壽”應用到設計中來,對其進行圖形化處理的手法依然離不開象征、寓意、諧音等等基本手法,另外就是利用現代文字設計方法,創造出更新,更深層次的理念精神。下面是現代視覺設計中常見的幾種圖形化方法及具體應用:
一、以漢字的形態為設計對象
(1)筆劃設計
漢字是由若干個筆畫所構成的,每個筆畫都有自身特有的圖形形態特征,筆畫設計是漢字圖形設計的基礎。各種字體的不同主要就是筆畫的特征差異。從圖形的概念來看漢字的筆畫,筆畫實際就是不同形態、不同粗細、不同方向感、不同曲直的圖形概念。最基礎的筆畫圖形設計是采用象形的方法,將筆畫的基礎形態與其它自然形態相融合。這種方法是以事物的同構性為基礎的。雖然這是最基礎的方法,但加以巧妙地應用同樣會創造出精彩的圖形設計。
筆畫設計的基礎在于設計者對筆畫特征形態的把握與理解。一種情況是把握筆畫的特殊性對筆畫進行特殊設計,如水野學為竹尾紙業公司設計的信封上的壽字,設計師巧妙地把東西方對快樂的理解結合在一個壽字圖形上,英文happy是西方人在祝福時最常用的一個單詞,所以作者挖掘了壽字的形體和happy的字母筆畫相容之處,使圖案豎看是壽字,橫看卻是happy,完美地表現了“快樂長壽”的理念。
另一種情況是尋求一種規則,用以規范每種不同特質的筆畫,使其達到某種協調一致性。后者正是字體設計的基礎。其基本方法就是省略或簡化筆畫來設計,是我利用“壽”字做萬壽食品公司的標識設計,以簡潔清晰的筆畫結構構成正負形的標識,是現在視覺設計中的實例。
(2)解構與重構設計
解構設計是現代平面圖形設計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樣,解構設計也是現代漢字圖形設計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區別的是,漢字圖形的解構設計更重要的是對漢字的解構,而這種解構存在兩個方向:一種是將漢字結構還原到其基本的構成單位,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另一種是純粹將漢字視為一種圖形加以分割解構。其中,前一種解構是其它平面設計解構圖形中所沒有的,是漢字解構設計的特有形式。但無論是哪一種解構形式,圖形的設計方法都與其它類型圖形的解構設計相一致。
通常情況下,漢字解構圖形的目的主要是對漢字結構的深入剖析和對漢字平面布局結構的美學思考。看似隨意的形態布局與文字分割,其實應當滲透著設計師對所要表達的漢字結構或內涵的根本認識和對漢字形式感的多樣性探討。
同解構設計一樣,重構設計也是現代漢字圖形設計的重要方法之一。同一般圖形的重構設計所不同的是,漢字重構設計的對象主體是漢字,是將漢字結構還原到其基本的構成單位,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類漢字圖形的再設計,我利用光盤作為設計元素把它和繁體“樂”字的筆畫間架結合在一起進行的設計實例,“樂”字中間的筆畫是與麥克風形狀同構,下面的撇和捺是利用半張光盤做替換,這種重構設計是其它解構圖形中所沒有的,是漢字解構設計的特有形式。我們可以將其重構為一個新的類漢字圖形,也可以通過精心的布局,將其重構為一幅精彩的圖畫。
重構設計需要設計師對漢字的造字方法和形式有所了解,對漢字的結構有良好的把握,從而決定是將其重構設計為左右形式、上下形式、半包圍形式或全包圍形式等等。此外,由于漢字是表意文字,因此,每個漢字必須是有信息內涵的,因此,重構的漢字圖形應當有較為明顯的內涵表述,并使人們在無需解釋的情況下理解圖形的表述。
(3)意象構成設計
意象構成,即字義形象化構成設計,其特點是在把握特定文字個性化的意象品格基礎上,將漢字的內涵特質通過視覺化的表情傳神構成自身的趣味,通過漢字內在意蘊與外在形式的融合,將漢字的內涵特質通過視覺形象表達出來。意象化字體圖形通過豐富的聯想別出心裁地展示出的意象文字,超脫了具體的形似,賦予文字強烈的意念,從而使設計更為傳神。意象化文體圖形的表現手法,一般不以具象形穿插配合,而是單純以筆劃豎、橫、點、撇、捺、勾與部首偏旁的多少、大小、有無、增減等及空間結構的配合進行靈活變化。
二、與文化藝術要素結合設計
像篆刻藝術、中國雕塑藝術、玉文化、民俗文化等等,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都從自身獨特的角度闡述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漢字圖形設計如果能將漢字與這些文化內容相結合,必然能夠相映生輝,創造出充滿民族性、文化性、本土性的經典設計作品。相信這種將漢字與中國燦爛文化精神相結合的現代設計,應當是現代漢字圖形設計的最高境界。我利用中國雕塑藝術與玉文化的結合,以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為底蘊,整合設計理念,并吉祥文字“壽”字運用到現代首飾設計中去,以求繼續發揚中國傳統吉祥文字圖形在當代設計中的運用。如盛著祝福的紅龜稞文具卡片,用最簡單最純粹的語言,寄到千里之外的朋友手里。誠品文具館,是臺北一家有特色的文具店,紅龜棵原為農業社會中,祀神謝天不可或缺的主角。主要以輾碎糯米,以木制粿模印壓定型;模上刻上象徽吉利的話語,上染紅色食用色素。但發展到現在,這種民俗文化在當今商業社會中,不僅在祭天時食用,就在平時也開發成特產出售,甚至誠品風格文具館利用民俗文化與當代設計相結,把紅龜粿做成文具,可以把帶有四種“壽”字的紅龜棵放在喜愛的專用卡片中,包上香蕉葉,并在紅龜粿背面寫上祝福送給朋友。在臺灣人傳統的觀念中紅色代表了“喜氣”,龜則有“長壽、吉祥”之意。
總之,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吉祥文字的圖形特征的研究分析,不僅看到優秀的文字圖形在傳播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有效地增強視覺沖擊力和傳播力度;更看到了字體作為本土文化的一種視覺載體所具有的圖形魅力與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