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峰
摘要: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的計劃、監控、評價及自我意識。學習者具有良好的元認知意識,就能根據學習任務對學習過程進行自主的計劃和安排,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選擇學習策略,并不斷地對學習策略進行調控和評估,必要時進行修正和調整。本文從元認知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關系入手,闡述了元認知訓練對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意義,并從六個方面分別描述了如何把元認知訓練模式應用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
關鍵詞:元認知訓練模式;英語詞匯教學;應用;策略
元認知的內涵
元認知這一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弗雷維爾(Flavel)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指學習者以自身的認知系統為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評價及調節。Flavel把元認知描述為對自己如何學習的認識;怎樣運用所獲得的信息達到目的的知識;判斷某一特殊任務認知需求的能力;處于何目的運用何策略的認識;以及完成任務過程中和完成后對自己進步的評價。無認知概念提出以來,研究者圍繞元認知問題展開了大量研究,使其成為當前認知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Pazzaglia,Comoldi(1995)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基礎知識水平相同、學習能力不同的兩類學生之間,導致他們學習能力差異的原因是元認知水平的不一致。在元認知能力與學習成績的關系上,元認知水平越高,則學業成績越好。所以,解決學生“學會學習”的問題,是提高學業成績的重要保證。
元認知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關系
元認知是認知和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英語學習來看,其本質上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元認知就是在語言學習任務之前和實際的學習活動中,有意識地注意到可用的學習方法,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在學習結束之后,能總結性地評價學習效果,因此,對元認知認識的深淺程度對于英語學習極其重要,對學習過程起著指導作用。

20世紀70年代,面對科學技術革命與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向教育提出的挑戰,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專家提出:“每個人必須終身繼續不斷地學習,終身教育是學習化社會的基石”。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出現,科技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終身學習成為每一個人能夠生存、發展以及有所作為必不可少的條件。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必須讓學生學會學習,同時還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目的。作為元認知策略中的三個核心——計劃、監控、評估,正是自主學習者重要特征的組成部分。元認知與自主學習密切相關,元認知策略是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關鍵。進行元認知培訓,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水平,還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學會自主剖析和解決問題,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和在學習上所取得的進步。因此,元認知對于高職英語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
元認知訓練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意義
元認知訓練的實質元認知訓練即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與開發。其主要內容是教會學生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材料的特點、學習的任務與要求靈活地制定相應的計劃,采取適當的有效策略,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監控、調節、及時修正策略和過程,以盡快、有效地達到目標。元認知培訓的實質是通過學生對于學習時遇到的困難的內省,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采取最合適的學習策略的過程,是使學生認識學習、學會學習的過程。
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 Ron Hubbar 先生的教育學理論認為,影響理解和應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詞匯。不熟練掌握詞匯,就不可能掌握一種語言。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有助于提高會話能力和閱讀、寫作水平。詞匯掌握得越多,英語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詞匯教學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重點。在高職院校中,大部分學生入學英語成績比較差,詞匯量少,這成為他們英語學習的主要障礙。在學習英語詞匯時,很多學生對詞義的理解和掌握只滿足于課文釋義,沒有注意到英語單詞不僅一詞多義,并且不同文化、不同場所、語氣、語境等都會影響到詞的意義。還有很多學生在單詞的記憶方面也沒有科學方法,因而常記常忘。高職英語教育常常忽略對學生的詞匯教學,在英語課堂上對于單詞部分,僅限于語音更正和詞義解釋,很少對學生傳授單詞記憶的各種策略。學生在課后單詞的記憶行為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更沒有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
元認知訓練與高職英語詞匯教學近年來,隨著學習者主體地位的確認,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策略上,對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關注其定義、分類以及有效性策略和語言學習之間的關系等。而有關介入性研究即策略培訓則相對較少,在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上存在著唯一性,即在教學中鼓勵學習落后者采用學習成功者的學習策略。但是,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存在一種學習策略很多學習者都適用的情況。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策略培訓,使每一位學習者都能根據自身特點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同時應結合評價培訓,使學生在用有效策略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和完成之后,對自己做出適當的評價。因此,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融入元認知訓練,能夠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學習的任務與要求制定相應的英語詞匯學習計劃,同時能夠采取適當的有效策略記憶單詞,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調節、及時修正策略和過程,最終達到高效記憶單詞的目的。
元認知訓練模式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詞匯教學可以分為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其中第二課堂教學更多地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根據元認知的理論,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構建元認知訓練模式,可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六個方面:自我意識、確定目標、信息獲得、陳述體驗、過程監控和反饋內化、修改目標,這六個方面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如圖1所示。
自我意識對學生現有詞匯量、詞匯記憶方法等展開調查,其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的調查。
確定目標根據調查結果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目標條件。在構建的元認知訓練基本模式中,目標設置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采取教師與學生“共定目標”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目標水平,然后教師根據經驗和對學生的觀察了解,逐個與學生討論并調整他們自己制定的目標。
信息獲得讓學習者了解完成學習任務有哪些可供選擇的學習策略。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時應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運用有效的記憶方式和技巧,以提高記憶效率。從同化、關鍵詞、拼讀等相關聯方面,全方位地分析英語詞匯的記憶策略,組織學生依據各項策略進行大量的詞匯記憶訓練。策略具體可以分為:反復記憶、詞匯的聯想和搭配的應用、構詞法;通過同義詞、反義詞以及同形或同音異義詞進行詞匯記憶;從英語詞匯特點出發,根據各詞在音形上的一些特征進行模擬定型、類別歸納;從讀音規則和單詞規則的分類出發,掌握詞的讀音和拼寫;通過單詞之間在語境中的比較,概括出各個詞的基本語法特征,達到記憶的目的;在具體情境中記憶單詞。
陳述體驗學習策略要真正落實必須與學習反饋結合起來,學生通過策略進行單詞記憶的練習與實踐,練習完成后,教師應讓學生陳述實踐時的體驗,即策略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包括對自己的英語詞匯學習是否達到學習目標要求的認知、策略運用過程中成功與失敗的體會、努力的方向等。陳述可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開展,讓學習者心理上的元認知體驗被主體充分意識并表現出來。這個階段教師可以設置任務激發學生的元認知體驗,形成困惑、焦慮、注意以及聯想等各種心理狀態,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用一種潛在的能力去思考,分析失誤,從而養成積極反思的習慣。
過程監控階段“過程監控”可以說是一個學生在“陳述體驗”階段中自我反思之后的動作修正階段,學生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和動作活動作為認識對象,對自己的動作積極地進行監視、控制以及調節。在認識失誤和體驗成果的基礎上,促使學習者不斷地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修正、完善自己的學習策略。
反饋內化階段在結束學習任務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后小結,通過小組討論、單詞測試、問卷調查等方法鼓勵和幫助學生評估、反思、回顧及檢查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結果以及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做出評價。如:是否達到了原定的英語詞匯記憶的目標?采用了哪些英語詞匯記憶策略?哪些是有效和策略?哪些是無效的策略?其他同學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好的學習策略?如何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及時糾正,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方法和計劃?等等。通過評價,可以改變長期以來只靠教師衡量學生學習成效,而學生沒有自我評價權的狀況,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學習現狀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總結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構建元認知訓練教學模式,包括對學生英語詞匯學習中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策略調節及評價體系的研究等不是短時間內的行為,而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為了培養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的能力,教師必須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意識地貫穿元認知策略的教學,創造有利于啟發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條件,只有教師有目的、有系統地反復訓練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應用,并將這種練習活動積累一定的時間,學生才能有效地保持這些策略,直至達到較為熟練的程度,這樣,自主英語詞匯學習的能力也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文秋芳. 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5,(3).
[2]武和平.元認知及其與外語學習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2000,(2).
[3]甘曉莉.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07,(4).
[4]賈緒計,余嘉元.問題解決中的元認知及其培養[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07,(2).
[5]黃雪顏.元認知與英語詞匯教學[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2006,(1).
作者簡介:
許峰(1979—),女,浙江諸暨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