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長被看好 監管規則需早定
本報特約記者 伊 文 本報記者 魏 萊
我國對外資私募基金在內地設立人民幣基金已經打開閘門。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報道稱,目前越來越多的外國基金經理開始押寶中國基金。目前已經有美國黑石、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和里昂證券宣布,將在上海設立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專家表示,允許外資在中國國內設立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是中國金融開放的一個最新嘗試。中國致力于金融開放的努力,不斷吸引了來自全世界投資者的目光。外資私募基金紛紛搶灘中國,表明它們十分看好中國的經濟增長。
境外私募“花落”上海
今年6月份,《上海市浦東新區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試行辦法》出臺。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該規定旨在把上海打造成一個全球金融和航運中心。8月17日,來自香港的第一東方投資集團正式宣布其獲準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成為政策開閘之后首家在滬設立投資管理公司的外資私募基金。
法新社18日則報道稱,總部設在香港的里昂證券(亞洲)公司同上海國盛集團周二也宣布,在上海設立一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人民幣私募基金。該基金將專注于中國的新能源、消費和重型機械等投資領域。上周五,美國黑石集團曾宣布,正籌劃在上海建立規模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的人民幣私募基金。
中國正加緊制定規則
里昂證券(亞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納森·斯隆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對引入外國企業、提升私募股權業的專業水平持開放態度。我們熱切希望能在中國開展業務。”
而上海市政府一直在呼吁中央政府監管部門,使外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更加方便地在上海設立人民幣基金。《華爾街日報》評論說,上海市政府的這一努力,凸顯了“打造同香港媲美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勃勃雄心”。 目前,許多國際金融機構的中國業務部門都位于香港。《華爾街日報》還援引中國政府一位官員的話稱,相關部門已向國務院提交了監管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的規定草案,相關規則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
利弊尚難定論
海通證券資產配置部盧凡博士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外資私募基金開始搶灘中國,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另一方面是他們十分看好中國的增長。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則表示,外資私募基金是一個新的嘗試,反映了中國民間資本充裕但缺乏有效投資的現實。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安全,中國對推動金融改一直相當謹慎,因此對于這個新的開放方式,目前還需觀察。私募基金有助于釋放中國民間資本,幫助中小企業融資,適宜因勢利導,鼓勵其發展。▲
環球時報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