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劉翔,中國田徑被忽視
本報赴德國特派記者 陳晨曦
缺少了劉翔的中國田徑隊低調(diào)出征,“獲得獎牌”成為這支哀兵的終極目標。其實細細看來,這支隊伍近來在世界大賽上的表現(xiàn)有目共睹,除了劉翔之外,中國田徑在多個小項上都有爭取獎牌的選手,但是,這些信息似乎都被有意屏蔽了。
在柏林田徑世錦賽組委會出版的官方雜志上是這樣介紹中國田徑隊的:“在2008年劉翔退出北京奧運會之后,他們好像突然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這段話這幾天在中國記者圈里被引為笑談,似乎在德國人眼中,沒有了劉翔,中國田徑在世界田壇根本找不到一席之地。
世錦賽的第一天,眾多記者又拿著組委會當天發(fā)行的雜志翻來翻去,發(fā)現(xiàn)男子20公里競走的國外名將介紹了個遍,卻獨不見中國選手王浩。要知道,王浩是北京奧運會第四名,不久前還在葡萄牙舉行的國際田聯(lián)競走挑戰(zhàn)賽上獲得冠軍。這樣的待遇未免讓人感覺有些苦澀。最終,王浩第二個沖過了終點線,當時在偌大的勃蘭登堡門廣場上,主持人通過麥克風大聲地叫著:“看!看!還有一名來自中國的奇跡!”按照實力,王浩在賽前就已經(jīng)位列世界第三,但可惜的是,包括熟知田徑的歐洲人在內(nèi),他們都不知道中國田徑除了劉翔,還有這么一號人物的存在。這種忽視,讓人自始至終感覺不到“奇跡”的褒獎意義。在王浩之后,劉虹和鞏立嬌在女子20公里競走和鉛球項目上又為中國田徑隊拿下兩銅,這一成績甚至已經(jīng)超過劉翔領(lǐng)銜的2005年赫爾辛基世錦賽,這樣的進步令人驚喜,但投射到世界田徑之中,這樣的進步仍顯得微不足道。在賽場內(nèi)外,中國運動員和記者仍是被忽視的一群,黑皮膚和白皮膚才是真正的主角。出人意料的成績和少人關(guān)注的場面讓中國田徑尷尬,在賽場上仍有這樣一個法則,只有贏得比賽,才能贏得尊重。▲
分析各種失敗原因 堅信仍是頂級選手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韓曉星 ●劉玉敏
俄羅斯“撐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在18日的田徑世錦賽上遭遇職業(yè)生涯最慘痛失利,三次試跳全部失敗,無成績的表現(xiàn)在柏林制造最大冷門。波蘭選手羅格夫斯卡以4米75獲得冠軍。多數(shù)俄羅斯媒體對此表示失望,因為這是本屆世錦賽上俄羅斯隊認為穩(wěn)拿的六枚金牌之一。俄羅斯《晨報》以“讓俄羅斯意想不到的失利”為標題評論伊娃在世錦賽的表現(xiàn)。而俄新社報道說,盡管伊辛巴耶娃在這屆世錦賽上失利,但她仍是世界頂級運動員。
俄羅斯專家分析稱,她失利的一項主要原因是沒有選擇好起跳的高度,她并沒有對對手給予重視。還有媒體報道指出,伊辛巴耶娃此次失敗的原因在于,她可能是希望像在2007年大阪世錦賽上那樣,以最小的付出取得勝利。另一位著名女子撐桿跳運動員費奧法諾娃認為伊辛巴耶娃這次不在最佳狀態(tài)。伊娃的教練彼得洛夫在評價愛徒的失利時表示:“我可以說,我對此感到十分意外。我們對參加這些比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同時,她身上也沒有傷,而心理狀態(tài)也是正常的。但對任何一位運動員來說,都不可能是常勝將軍。這只是一場錦標賽,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倫敦奧運會,我們將改正錯誤全力沖刺。”
俄羅斯紐帶新聞網(wǎng)18日報道,伊辛巴耶娃在評價自己的失利時表示:“我對這次失利也感到不解,為什么會失敗?我不知道,我找不到任何能夠解釋的原因。”當有人問及為何她要將起跳高度提高5厘米時,伊辛巴耶娃回答說:“當我賽前躺在場地上的時候,我開始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比賽上,我甚至想象了一下我奪冠后的情形,我沒有想過會失敗。我沒有后悔選擇從4米75開始跳,因為如果選擇更低的高度去跳的話是沒有意義的。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我希望它會激勵我更好地去備戰(zhàn)倫敦奧運會。”
從1998年16歲時一跳成名,到如今26次打破世界紀錄,伊辛巴耶娃已經(jīng)輝煌了整整11年,她從未掉下過世界大賽的領(lǐng)獎臺,而這一次她卻空手而歸。如西方媒體評論所說,這屆世錦賽將不可戰(zhàn)勝的伊娃“打回”人間。▲
環(huán)球時報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