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雙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梢酝ㄟ^教學中穿插對文學作品的介紹,引領學生閱讀;展開多重對話,自主構建文本意義;教學中抓住契機,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攜手;教學中開展閱讀活動,拓展生活空間;開展各種活動,督促學生閱讀等有效途徑解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閱讀教學 培養興趣 提高質量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開展“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說到底是學生自主能力的閱讀。它需要有閱讀者強烈的閱讀需求,而對閱讀文本,閱讀主體常常表現出愿意閱讀、喜歡閱讀的心理傾向,這個時候閱讀對他來說是一次充滿誘惑的探險,而不是不斷重復的機械操作。閱讀的結果是閱讀者不斷有所“發現”,即閱讀者不斷地從自身經歷出發在文本中讀出新意,獲得不同于前人或他人的獨特感受和新的結論。那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才有可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而要使學生感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就要了解學生的生活閱歷、心理特點、興趣愛好,把握
學生的思想脈搏,走近學生生活,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閱讀情境。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學中穿插對文學作品的介紹,引領學生閱讀
例如:在教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可推薦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如《海的女兒》、《丑小鴨》等。這些豐富多彩的童話故事,教師通過生動講述自己閱讀后的收獲和感受,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后文”的欲望,使學生產生“我也要讀一讀”的行為動機。
另外,每星期設兩節聽讀課,給學生讀故事、童話、詩歌、名著、自然知識、世界及各國大事等,不僅能使學生拓寬眼界、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聽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產生了讀書的欲望與興趣。
當然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不能只注重那些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容深邃、語言富有魅力,能啟人智慧的文學作品,那些能以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質感染人、熏陶人的傳記作品以及能拓寬視野、開發智力、了解社會的科普讀物也可做推薦。既要開列文學作品的必讀“菜單”,也要推薦部分傳記、科普等社科“特色菜”;既要注意尊重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指導選擇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讀物。
二、教學中展開多重對話,自主構建文本意義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應幫助學生尋找并打開進入作者心靈世界的精神通道。讓學生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閱讀實踐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從中享受閱讀的快樂,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例如《春》的教學中,學生聽完錄音后,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和感受。學生非常踴躍,爭先恐后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暢所欲言。
還有人說:“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戰斗員又是胸有全局的指揮員?!闭驗槿绱?我們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具體細節上的困難,要善于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且起點撥引導作用。
1.當學生思路不暢時,教師就應點撥、引導學生尋找問題的突破口;
2.當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或疑問很多時,教師就要幫助其歸納、妥善整理零亂的思路;
3.當學生眾說紛紜、觀點不一時,教師就應當機力斷、集思廣益、陳述己見,想出好的辦法、好的主意,作畫龍點睛的講解,讓學生豁然開朗。
4.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正中下懷,正是自己尚待解決的問題,但是還沒有展開討論時,教師要有耐心等待時機,不必急于講解。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勇于發表不同意見,順水推舟、自然而然地比較、分析以后,作出結論。
三、教學中抓住契機,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攜手
新教材的許多課文,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實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肯定會產生許多共鳴,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樣有價值的契機,指導學生寫一些隨感。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同時,學完課文后,有針對性地布置小作文,不僅能鞏固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能有目的地進行寫作訓練。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挖掘出略點、隱點、讀點和觸點進行擴展、補充、續編和改寫。例:《羚羊木雕》可引導學生想象“我”取回木雕回到家的情節,續寫課文,爸爸、媽媽會有怎樣的表現?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創新閱讀的能力。
四、教學中開展閱讀活動,拓展生活空間
1.開展小教師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意識
由學生當小教師走上講臺講課,可讓學生進行嶄新角度的閱讀體驗。學生可側重課文的某一點進行講解,也可以談自己的讀后感,以此激發閱讀的主動意識,讓學生自主地對文本進行解讀、進行閱讀意義的構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自編自演課本劇,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
早在本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能說”的教育思想。
經常讓學生在熟悉文本基礎上,將文本內容改編成小品、啞劇、話劇等形式,在課堂上表演給大家看。這種活動在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其聽說讀寫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學生在仿真的情景中加深了對課文的感受和體驗,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我在上《核舟記》中“船頭坐三人”一段時,把課堂變舞臺,讓全班學生以課本、桌椅為道具,同桌互相協作表演佛印及“蘇、黃共閱一手卷”的動作神態。學生邊朗讀、邊演示,通過課堂即興表演,學生在角色轉換中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古文背誦這一教學難點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了。
五、開展各種活動,督促學生閱讀
教師必須重視讀后查評,經常保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不斷積累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
學生讀到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時,都會產生強烈的交流展示愿望。通過交流,使學生對相關書籍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通過交流展示,還能澄清學生的一些較模糊的認識;通過交流,使一些好的讀書習慣、方法得到發揚;通過交流,教師也能及時把握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給予適當指導。這樣既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又能不斷改善自己的閱讀方法。例如:開展學生喜愛的一些活動,如:“五會”即(好書介紹會、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心得會、新聞發布會);“三賽”,速讀賽、朗讀賽、讀書知識競賽;“一展評”即展示并評比好的讀書筆記,這些活動既給學生提供了選擇閱讀的機會,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激勵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去嘗試、去探索、去實踐,養成了良好的自主閱讀的習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長的起點。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必須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讓學生與書為友。只要我們廣大教師用真情去感染我們的學生,用智慧去營造我們的課堂,用心去開展一些活動,那么,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