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森
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與最高原則,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因此,選擇作業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解放學生被禁錮的心智,舒展學生被束縛的個性。下面談談我對語文個性作業的一些做法。
一、布置差異練習,引導自覺形成個性
一個班中,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差異很大。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應因人而異,引導學生取長補短,逐步形成良
好的個性。
1.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興趣對學習活動有吸引、定向和動力作用。因此在設計語文課外作業時,應從不同角度出題,盡量考慮學生的興趣。如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后,為了鞏固對詩的理解,設計這樣的練習:擅長繪畫的人,請根據詩的意境畫一幅圖;擅長習作的人,請把詩改寫成文,或者根據“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展開想象寫一段話,并用上這一句詩;擅長音樂的人,請根據詩所表達的情感編寫樂曲;擅長記憶的人,請記一記詞句意思。無論是繪畫、改寫、造段、編曲,還是記憶,都要在理解基礎上進行,同時也在“活動”中理解。
2.根據學生能力設計。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新知識,形成新能力。如果學生具備了這個能力,再讓他們訓練,既耽誤學習時間,又影響學習情緒;如果學生還未具備這個能力,讓他們去做,既力不從心,又會失去信心。因此,設計時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層要求。例如,在學完《最后一課》后我設計兩組分層型作業。A組:①找出課文高潮和結局部分并設計一些自學閱讀題;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最后一課”以后你會做些什么?(字數300以上)B組:①舉例說明,課文描寫小弗郎士和描寫韓麥爾先生各用什么手法?為什么?②找出你認為最感人的句子并抄錄下來。
3.根據學生的性格設計。人的性格差異很大,有積極的,有不良的。課外作業可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如對十分自信的人,設計難度大一點的題目,讓其經受挫折教育,防止產生驕傲的情緒;對缺乏自信的人,設計難度小一點的練習,讓其體驗成功教育,消除信心不足的缺點。對細心的人,設計培養創造力的題目,讓其穩中求創新;對粗心的人,設計培養觀察力的練習,讓其浮中求細致。另外,課外作業也可抓住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剖析:如教學《出師表》后,請學生擴展閱讀《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有關章節,選擇一個最敬佩的、或最喜歡的、或最討厭的人物進行研究,談談對這一人物的看法?不同性格的學生會對同一個人物有不同的看法:《心胸寬廣的劉備》、《忍辱負重的劉備》、《剛正不阿的關羽》、《心胸狹窄的關羽》、《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不講禮貌的諸葛亮》等一個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個性在學生口中凸現出來。從他們評價中,既可以窺見其性格特點,又能促進形成個性,也能在交流中重塑個性。
二、設計彈性練習,指導自主發展個性
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有差異,就某篇課文而言,知識掌握的情況也不相同。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指導他們自己選擇,促進他們自主發展個性。
1.數量由學生自定。語文作業重復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因此作業重復次數應根據學生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水平確定。抄寫字詞,以會寫為標準,會寫的可以不抄,不會寫的寫會了就行;閱讀課文,以讀懂為目標,讀懂的可以不讀,不懂的讀懂了即可。
2.時空由學生自選。學習不是個人頭腦中的事情,經常是“相互學習的共同體”的實踐活動。個人完成“即時作業”一般只會把頭腦中的原貯存知識調動出來,至多只能促進融會貫通,很難增加。而練習要想使知識增值,必須通過活動將新接納的知識和原有的知識進行碰撞,才能創新。因此,語文應設計一些活動性的“長時作業”,給學生比較寬松的時間,讓他們圍繞某個主題開展調研活動,然后再通過適當的方式把其成果表達出來,促進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獲得新體驗、發展新能力、創造新知識。
3.要求由學生自主。文章閱讀受讀者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影響。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體驗、不同的感受。因此,課外作業不能用統一的要求規范,不能用統一的標準衡量。我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多梯級的“快餐”型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A 套餐的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B套餐的題型較A套餐要低一層次;而 C套餐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如上完《智取生辰綱》一課后,我設計了以下三類作業,讓學生自選一題。A是請將課文內容編成課本劇,可以一人講,亦可以自由組合成“劇團”,進行排演;B是請根據課文內容合理展開想象,自創、自講故事;C是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詞句。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作業,不僅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和合作的快樂,而且發展了他們的個性。
三、啟發隨意練習,倡導自由張揚個性
愛學是孩子的天性。語文學科具有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等特點,學生更愛學。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挖掘他們的潛能,啟發他們自行設計活動和練習,促進他們自由張揚個性。
1.生活活動自由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校外生活精彩紛呈。語文作業不僅要讓學生回憶生活,更要讓他們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創造生活。為此,我們平時注重設計啟發學生參與活動的作業:①你今天回去做了哪些事,請選擇一件向同桌介紹;②你今天參加了什么活動,把過程和體會寫出來;③你近階段研究了什么項目,請你通過適當的方式把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將語文作業與社會生活融合,與各科活動溝通,不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社會的認識、對生活的感受、對學習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玩自己想玩的游戲、學自己想學的本領。
2.學習方式自由用。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的不同,他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語文課外作業應鼓勵他們自由選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訓練形式自由挑。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非一日之功,課內要訓練,課外也要強化。尤其聽說訓練,課外更要創設時機,讓學生進行實踐。
4.練習內容自由定。“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豐富的生活、獨特的感受都應是最佳的作業內容。最理想境界的作業是學生自己追求生活、展示生活。因此,語文課外練習的內容應大力提倡學生自己選定,這樣不僅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使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訓練自己、發展自己、創造自己。
總之,設計個性作業要針對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點,給其充分的選擇自由和空間,使作業真正成為學生自己展示才藝特長,弘揚個性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