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國棟
課堂氣氛凝固是語文教學的大敵。有一位語文教師曾形象的說:“凝固的教學氣氛如同瘟疫,只要在課堂上蔓延,這堂課非失敗不可。它的傳染使得教師的教學計劃不能實施,講課有氣無力使得學生思維凝滯聽課昏昏欲睡。”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凝固的教學氣氛窒息了教者的智慧,壓抑了學生的靈感,二者相互影響,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的失敗。造成這種凝固氣氛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教師沒有給學生創造一個思維活躍的學習環境,沒有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有些學生的思維雖曾閃出一束火花,但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也很快熄滅。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人為地創設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且美好,而且是他們理想的情景與境界,讓他們抱著追求這一境界而又要達到另一境界的態度來學習語文。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每節課的開端,學生的情緒會直接影響整節課的教學。因此,教師要把握住這個關鍵,營造一個活躍的氛圍,把學生的“心”抓住,撥動思維的弦,具體做法可嘗試以下幾種:
一、以情入境
所謂“以情入境”,就是在教授學生新知識前,先要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興趣。有人說,興趣是入門的最好老師。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太強,很多事情都容易感情用事。只有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們才會用心去學,才能學有所獲。在講朱自清的《春》這一課時,開頭就可以用優美的語句導入。比如說:“春,是四季之首,它是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季節。一提起春,我們就很容易想起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和白居易‘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詩句來,朱自清在《春》這篇散文中,寫了春天里嫩綠的草,爭艷的花,和煦的風,還有山、水、村莊、蜜蜂、蝴蝶等。”這時,學生們就會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就會體會到賞心悅目的情感,產生要急于了解朱自清是怎樣描寫這些春景的愿望,既引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如果有條件,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再配以優美的音樂,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教《看云識天氣》一文時,先用多媒體制作了八種云的圖片和四種云上光彩的圖片,然后找幾名文采好、表達能力強的同學結合課文內容寫好解說詞,上課后,我就一邊在多媒體屏幕上放圖片,一邊讓事先準備好的同學以天氣播報員的身份在臺前作解說。這樣形象直觀地讓學生耳聞目睹,頗有新鮮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愉快地進入對課文的學習。課堂教學當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景入境
通常情況下,每個教師都有自己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堂堂課循環往復,連學生都諳熟于心,了如指掌。因而興趣索然,思維情緒受到障礙。如果偶爾改變教學模式,以某個特定的場景接觸課文,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教授小說題材的文章,大多數教師都是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的順序逐步展開。而我校有一位教師,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她就改變了常規的傳統教法。一開始就抓住矛盾沖突中最尖銳也最能激起學生感情波瀾的“海船相遇”這部分,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神態描寫,三言兩語稍作點評,抓住關鍵,適時升華,從而透視出主人公心里的曲折變化,使教師、學生、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握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認識到了文章的主旨,利用新穎的角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歌入境
在進入新課之前,可以放一段音樂,飽含深情地吟誦一首歌曲的歌詞,以創設一種情境,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課效果,能使學生輕松地進入教學的氛圍之中。例如,講《金色花》時,給學生吟誦《母親》的歌詞,由此導入新課。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放了錄音——成方圓演唱的《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還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回家的童年”。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歌聲把學生帶入了一個青春而美麗的世界。
四、求異爭辯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而持久,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因為,求異思維是對一個問題從多角度著手,搜尋多種可能性,從多方面探究答案的思維過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多滿足于一知半解的現象,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根據學生理解問題易浮于表面的現象,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探究問題的實質;根據學生觀察問題粗枝大葉,不夠精確的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差錯,進行修正;根據學生生搬硬套的現象,引導學生區別異同,分別對待,有的放矢;根據學生模仿他人的說法或做法的現象,鼓勵學生立意。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分析課文后,可讓學生思考:“愚公的做法可取嗎?”“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文時,在分析課文時亦可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認為鮑西亞的審判公平嗎?”這樣提出問題后,學生就會展開激烈的爭辯,他們不盲從權威,各抒己見。當然,學生在發言中認識不一定成熟,有時會有偏激或錯誤,教師要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給以適當的引導。師生一同對不同意見實行平等的談論研究,形成教學上的民主作風,更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以外,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也是語文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師要學會把課文中無聲含情的文字變成有聲有情的語言,使課文的語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講課的語言、語調、語速要隨文而變。高聲快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低聲慢吟如“竊竊私語訴衷腸”。既能顯示氣吞萬里如虎之氣魄,也能表達纏綿悱惻凄婉之情懷,讓學生入耳入腦產生情感共鳴。
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作者情感,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溝通融會的過程,只有這三種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教學才會有最佳效果。其中教師是主導,是連接作者和學生情感的橋梁和紐帶;學生是主體,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為能激發學生入情入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在濃郁的情感氛圍中把握知識,陶冶情操,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