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明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中,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課程強調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教師,我們就要抓住每一個教學中的契機,通過各種渠道挖掘情感因素,以情感為紐帶,創造多種心理功能的情感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的情感,達到真正培養學生的目的。
一、利用教學導語,激活學生情感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背晒Φ膶дZ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先聲奪人的作用,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情感。
歷史教學導語設計雖短,其意卻深。例:我在上中國古代史中《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一節時,我就對我們家鄉的文化盛贊一番:“同學們,我們的家鄉贊皇被稱之為‘千年古縣,你了解她的歷史嗎?雖然只是一個小縣,然而早在2000年前,因境內有贊皇山而得名。相傳周穆王伐犬戎戰勝于此,封為贊皇山。隋置縣后,就在縣城東南石臼山之陽建有學宮,這里曾培育了諸如唐代詩人李嶠、散文家李華、地理學家李吉甫等很有名氣的文人學士和政治家,他們創造了讓我們為之驕傲的燦爛文化。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與此同期的唐代文化?!比绱擞眉亦l的文化人情來引出課題,讓學生對家鄉產生了強烈的自豪感,并對要上的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起到了引人入勝的作用。喚起了學生對歷史的真實而親切的感情,這種感情的印象之深是其他方式難以達到的。
二、通過真情抒發,感染學生情感
課堂教學是一門心靈溝通的藝術,而這種心靈的溝通主要是通過情感的交流來實現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真摯的情感,并將其滲透和體現于教學之中,才能避免枯燥乏味,也才能很好地感染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
“感人先者,莫先乎情?!比?講戚繼光抗擊倭寇時,教師要充滿感情,通過語言、表情表現出對倭寇的憎恨和對戚家軍的贊揚,要用情感體現出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氣慨。講班超投筆從戎,教師應充滿感情:“班超拋棄京城的安逸生活,在遙遠的西域奮發了30多年,直至70歲,回到京城之后,不到一個月便與世長辭。他為國慷慨捐軀一生,在西域人民、中原人民乃至中華民族都將永遠不忘他的英雄業績。”如:鄧世昌是近代一位具有卓越軍事指揮才能的愛國志士。教師在充滿激情地介紹他的事跡時,學生對鄧世昌艦亡我亡、為國捐軀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感動。全體學生通過教師真情講述也都受到感染,從內心敬佩愛國者。講完中國近代史,我充滿感情地這樣總結:“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康、梁領導的戊戌變法也失敗了。中國近代史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拯救中國進行過不懈的努力和斗爭。中國最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边@樣,通過學習歷史達到振興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就不難達到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高尚情感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達到理智與情緒的和諧。
三、創設教學情境,增進學生情感
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要在情景教學中,盡量挖掘歷史事件中的情景,精心創設環境氣氛,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如:在講到“火燒圓明園”這段歷史時,我先播放了一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資料給學生看,在看的過程中學生個個義憤填膺。通過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了這段歷史,認清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之后我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帝國主義國家為什么在中國的土地上這么為所欲為、肆無忌彈呢?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頓時學生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中明確了認識,激發了愛國情感。學生了解了真實的歷史,也就對國家產生了真實的情感。至此利用歷史事件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達到了高潮。通過學生的語言和表情可以知道,這段歷史已潛移默化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
根據教材內容,教師可通過不同方式,創設教學情境,讓歷史仿佛就發生在學生眼前。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也為學生學習歷史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四、感受歷史情境,陶冶學生情感
我國地域遼闊,人文景觀遍布神州。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觀賞名勝古跡,如長城、故宮等,感受祖國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喚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如我縣的20處人文景觀、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而克服學生自卑心理,消除學生的消極情感,增強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奮發圖強、為國增光的信心。
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中豐富的插圖,通過播放音樂、電影、幻燈等來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如: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可播放《火燒圓明園》;美國獨立戰爭可播放《愛國者》、《革命》;抗美援朝可播放《上甘嶺》;學習“走近創業年代的英雄”一課,可播放《雷鋒日記》、《焦裕祿》等影片。
人們常說,觸景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環境、一定的場合下產生并發揮的。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把歷史知識運用自如,學生的情感也就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積極向前推進著,歷史教學也在隨著教材的改革、教學設備的更新、授課模式的變化而改變著。但要使每位學生茁壯成長、提高每位公民的素質,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諧的教學氣氛,從而激發學生高尚的社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