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世界經濟急劇下跌的勢頭減緩,金融市場動蕩減弱,融資功能逐步恢復,市場信心有所增強。同時,股市快速上漲,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升,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這些情況增加了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各國智庫應當在提供切實可行的應對危機方案、為科學制定公共政策服務、推動政府間交流和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世界經濟復蘇將會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從金融本身看,巨大的泡沫沒有徹底化解,發達國家的有毒資產比年初估計的規模翻了一番,金融體系尚需修復。從各市場主體來看,一些發達國家居民受資產泡沫破裂影響,深陷債務困境,加之失業率上升、預期收入下降,國際市場消費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量企業因實體經濟衰退而倒閉,各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大多在實體經濟之外循環,中小企業融資仍很困難。全球總體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新經濟增長點有待培育。很多國家的政府應對之策已近極限,財政貨幣政策的回旋余地不大。更重要的是,建立世界經濟正常運行機制,需要轉變發展模式,改革現行金融體系,調整經濟結構,這必然觸及各方利益,對其中難度應有充分的估計。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主要是實體經濟領域。由于外需急劇收縮,使中國的對外貿易明顯下降,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企業效益下滑,就業壓力增大。目前,中國采取的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但長期發展仍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穩定外需短期難見大的成效,擴大內需還無法彌補出口下降的影響,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缺乏為農民和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體系,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牢固。
從全球和中國的情況看,危機總體趨穩,世界經濟正處于低位震蕩的時期。為了避免重蹈上世紀大蕭條時期和九十年代日本經濟的覆轍,防止剛出現的復蘇嫩芽夭折,國際社會應該凝聚共識,穩定并繼續推進前一時期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這場危機暴露出傳統發展模式和經濟體系中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形勢的變化,傳統的國際分工、經濟結構、發展方式、治理模式都會面臨新的變化。需要立足當前,著眼于解決后危機時代更為復雜的中長期問題和深層次矛盾,積極開展前瞻研究,推動形成和諧穩定的世界新秩序:
第一,穩步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G20峰會以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應該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完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國際金融組織,并達成了一些共識。現在的關鍵是要提出切實可行方案,并落到實處。國際社會應制定普遍接受的金融監管標準和規范,國際貨幣體系應當向穩定、可預期、多元化方向改革,并加強區域貨幣合作。
第二,促進世界經濟結構調整。金融危機的深化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儲蓄與消費關系失調。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應發揮各自優勢,促進結構調整,恢復經濟平衡。發達國家應當增加技術、服務和高端產品出口,減少經常項目赤字;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促進他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中國家應當注重改善民生,擴大內部需求,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改善投資環境,吸納發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轉移。
第三,堅持經濟全球化方向。國際貿易和投資一直是推動全球化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一定程度上已使全球化受到挫折。各經濟體對市場的管制應當堅持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原則;在對外資進入的審查中,應當避免受政治因素的影響,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并購等市場行為的干擾;嚴格限制能源資源等大宗商品的壟斷經營。發達國家應當進一步改善發展中國家外部環境,恪守援助和減債承諾,避免因金融危機使其陷入更深的困境。
第四,推進經濟綠色復蘇。能源、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正孕育著新的突破。發達國家應慷慨地加大這方面投入,形成新的產業亮點。沒有發展中國家的綠色復蘇,世界經濟的綠色復蘇是不可能實現的。國際社會應當在共享先進的綠色技術方面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支持。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也應當從自己的國情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盡可能使用環境友好技術。
中國的決策者十分重視發揮智庫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逐步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智庫,在改革和發展中提出了很多富有創見性的建議,有些直接參與政策制定。近年來,中外智庫交流日益廣泛,合作更加務實。特別是本次峰會,有幸分享全球同仁經驗,對于推動中國智庫發展會有積極作用。
我國智庫在發展中應當發揮知識高度密集、善于運籌謀劃的優勢,加強事關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在引領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危機、實現綠色復蘇中發揮更大作用。

首先,應對金融危機需要智庫提供更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需要智庫對危機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研究,在防止危機深化、防范“次生災害”發生等方面,為政府和企業出謀劃策。
第二,科學制定公共政策有賴于智庫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智庫應開展公正獨立、客觀全面的研究,為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報告和建議。同時,應主動加強同政府、企業、公眾的聯系與溝通。
第三,智庫的積極參與有助于推動政府間對話與交流。各國智庫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搭建國際交往橋梁,推動政府間交流。
第四,智庫應當自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正確反映公眾意見,體現公眾利益,合理引導社會預期,處理好公共利益與集團利益關系。
為妥善解決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各國智庫需要建立起靈活高效的合作機制,這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此次峰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中國智庫愿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具活力的形式開展與各國智庫的合作。我建議,今后各國智庫應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不斷擴大人員往來和學術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智庫論壇,增進了解,共享信息,啟迪思路,為推動全球和諧發展貢獻思想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