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美
摘要: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是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0-0195-02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
1.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是嚴密而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是認識和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江澤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一百多年來,沒有哪一種理論、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保持著勃勃生機,對推動社會進步起著那樣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樣深遠的影響。盡管現在世界上的情況有很多新變化,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并沒有超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規律。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為大學生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是人們的社會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選擇和認定、共同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能否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直接制約著中國特色社會中國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決定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性。真正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這是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保證。
1.3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團結統一、愛好和平的偉大民族精神。”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僅需要有強大的民族精神,還需要具備強烈的時代精神。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三十年的改革過程中,我們探索總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最突出的時代主題。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為永恒的主題,更要把握鮮明的時代特征,勇于創新,積極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進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探索新的解決途徑和方法。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把握住了這一點,也就把握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1.4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道德建設的經驗總結和概括,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的完美結合。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從本質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是一致的。因此,必須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時代意義。
(1)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和科學世界觀,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振興中華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也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歸根結底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在當今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尤其要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因此,高校要在大學生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大學生,特別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艱巨任務。
(2)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青年學生特別是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積極進取,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主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但應該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受歷史和現實的影響,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和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影響,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因此,要引導他們將自己個人理想與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自覺為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努力奮斗,這就需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把大學生凝聚起來,讓他們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意義,堅定他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幫助他們在錯綜復雜的現實和各種風險考驗面前,認清方向,保持頭腦清醒,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大學生就是要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
基本綱領的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使大學生自覺將實現個人價值與實現社會理想結合起來,增強責任意識。
(3)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塑造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黨和人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支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民族性內容,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性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把握精髓,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就是要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大力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既要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又要教育大學生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既要以特有的胸襟氣度、開放心態面向世界,讓他們學習世界各國的長處,又要自覺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和尊嚴,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文明的社會風氣,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使大學生積極認同社會主義榮辱觀。就要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使大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美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推動形成良好校風學風。形成和諧人際關系和文明的社會風尚。目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是,應該看到。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違法亂紀、驕奢淫逸這些違背社會公德的現象在部分青年學生中仍然存在。因此,要繼續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通過理論教育、典型教育、社會實踐等方式,引導他們把道德修養與道德實踐結合起來,做到德才兼備、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