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時代》8月10日
中國能救世界嗎?
在上海的一個濕熱的下午,張義站在通用汽車的展廳里選購新車。他是上海一家國有鋼鐵企業的中層干部,打算把正在開的大眾汽車換成別克。他對自己的工作和中國經濟的前景一點都不擔心“一切都不錯,我能負擔得起。”
金融危機之下,世界上很少有哪個國家的消費者表現出這樣十足的信心。在美國、歐洲和日本深陷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時,中國經濟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而這一點在半年前還是如此不確定。出口下降一度嚴重拖累了中國經濟,但政府出臺的救市措施很快挽回了局面。二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達到了7.9%,全年達到8%不成問題。在政府的購車補助政策之下,汽車銷售在4月份再創新紀錄。而今年的全社會零售總額會上升16%。
因此,中國現在已經成了世界經濟走出泥沼的希望,但問題是,依據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80%依賴政府的投入,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政府可以把去年41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一下子增加到880億,想在哪建什么、什么時候建幾乎不受約束,很少有國家具備這樣的條件。
顯然,北京從未承認過倡導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華盛頓共識,而中國在經濟上的成功會誘導很多發展中國家采用中國特殊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僅如此,中國還要求擴大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發言權,并對美國能否保護中國在美資產的價值表達了擔憂,這在過去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仍然值得懷疑。中央銀行大量借款給國有銀行,國有銀行再借給國有企業,最后這些錢大量進入股市和房市,推高了資產價格,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泡沫,而于實體經濟的復蘇于事無補。目前,中國出口企業的表現并無起色,企業的利潤不斷下降。這些現象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在醞釀著自己的危機,這個危機在政府救市計劃的正面效應釋放完畢后就會顯現出來。
2[英]《經濟學人》8月1日
奧巴馬的危情時刻
如果民調是可信的話,奧巴馬目前的支持率并不比布什和尼克松當年的支持率高多少。2/3的獨立選民對奧巴馬的大政府理念有疑慮,認為他花錢大手大腳,奧巴馬大力推行的醫療改革和新能源計劃也進展不大,很多人正在形成這樣的看法奧巴馬的施政言過其實,空洞的理念太多而實質的細節太少。盡管奧巴馬在經濟政策上沒有大的失誤,在外交上也在盡力修補美國和世界的關系,但在內政方面,他的表現乏善可陳。他似乎把國內政策的決定權都交給了國會的民主黨領袖,而他自己只負責到處發表演講進行推銷。這種心甘情愿把國家交給左派、在經濟、醫療政策上拿富人開刀的做法,大大得罪了中間和右派選民。奧巴馬以“改變”為口號上臺,現在他最需要改變的也許就是他自己。
3[美]《新聞周刊》8月17日
忘了英國吧
即使已經從最高點滑落,英國一度仍表現得像一個袖珍超級大國,文化上的影響力、核力量以及與美國的特殊關系,使得英國獲得了遠遠超過自身實力的影響力。但金融危機使一切都變了樣。英國的失業人口達到了300萬,政府債務相當于GDP的100%,人均收入要花6年時間才能達到2008年的水平。經合組織認為,英國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發達國家。過去幾十年,英國一直追隨美國在世界各地采取軍事干預行動,在布萊爾任內就參與了3場戰爭——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未來,軍費的縮減不可避免,甚至可能達到1/4,這就意味著英國不可能再承擔那么多的國際軍事義務,它對美國的價值會大大降低。英國的核力量也需要更新,但200億英鎊的花費是個天文數字,錢從哪來?
4[美]《新共和》8月12日
誰決定美國外交政策?
6個月前奧巴馬上臺時,人們預計他會把外交事務交給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希拉里和國防部長蓋茨來處理,因為奧巴馬只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呆過4年,對外交事務沒有實際經驗,而且金融危機這么嚴重,總統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內政上。現在看來,情況并非如此。在伊朗選舉爭議最嚴重的時刻,副總統拜登并沒有事先召集幕僚先商議辦法,而是直接問奧巴馬“您希望我怎么做”?如果在布什任內,副總統切尼會直接告訴布什該怎么處理,而克林頓會非常依賴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的意見,但奧巴馬和他們都不一樣,他就是自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他決定一切,一言九鼎,其他人替他推銷和執行。但問題是,以奧巴馬薄弱的外交經驗,在真正的危機面前,他能夠應付得來嗎?
5(臺灣)《天下》8月11日
臺灣經濟下一個10年
從出口導向到內需導向,臺灣經濟下個10年會怎樣?有一個趨勢值得注意,就是亞洲市場的崛起。東盟加三(中、日、韓)的人口占全球一半以上,以前臺灣都是賣東西給西方,以后要開始做亞洲人的生意。亞洲人的需求和歐美人不一樣,單價低,但是量很大。臺灣地區的企業應該透過大陸市場,進一步在亞洲市場取得主宰的地位,無論是在科技、產業規格、文化、時尚,或是游戲產業,臺灣都有機會做得到,這是很大的趨勢改變。以前亞洲經濟完全依賴歐美市場,以后大陸、印度和東盟國家的內需市場建立起來,就不必依賴歐美市場,亞洲經濟就會和歐美脫鉤,這在10年后可以看得很清楚。金融海嘯對經濟全球化、自由化產生了影響,保護主義又開始興起了,區域經濟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