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霞
基層央行事后監督中心是隨人民銀行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應運成立的,運行近五年來,在促進核算業務規范、提高會計核算質量、防范資金風險等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目前,有關部門內控不斷加強、業務不斷規范,會計管理和控制的重點相應發生變化,傳統的事后監督方式效能凸顯局限性。本文就在新形勢下,如何轉變事后監督工作思路,有效發揮會計核算質量、資金安全最后一道關口的職能作用,進行了探討。
一、樹立三種觀念,明確事后監督工作方向
一是樹立以維護資金安全為最終目標的事后監督目標觀。事后監督中心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應是防范會計核算風險、保障資金安全。尤其是在當前人民銀行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新業務、新系統不斷推出,防范難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要跳出在會計核算范疇定位事后監督工作目標的局限,從風險防范的角度看待問題,堅持全面、審慎、有效、獨立的原則,科學定位事后監督工作目標,使事后監督內涵更寬、范圍更廣、把握問題更準。
二是樹立以促進會計核算“免疫系統”正常運行為關鍵的事后監督工作觀。事后監督不能僅僅定位于“事后”的監督,要努力培育“事前”的預警、“事中”的監測。應形成預防的、動態的、宏觀的、建設性的事后監督理念,充分發揮事后監督的檢驗反映、風險預警和糾錯防弊功能,著力分析查找基層央行會計核算運行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礙、管理性缺陷、操作上漏洞,從根本上提高會計核算主體的“免疫力”。
三是樹立以“規范核算、強化內控、防范風險、助推服務”為評價標準的事后監督效能觀。對于基層央行事后監督工作,不能局限于把查出多少問題作為評價職能作用發揮情況的主要標準,而應更新評價觀念,從更宏觀、更具建設性的角度來把握事后監督的成效,形成更加科學、全面的成效評價體系。如可建立“三級評價體系”,將促進被監督部門規范操作流程、提高內控水平情況作為基礎評價標準,將維護資金安全、防范資金安全作為二級評價標準,將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服務黨委中心工作作為高級評價標準,全面評價事后監督職能作用的發揮情況。
二、實現四個轉變,科學履行事后監督職責
一是實現由真實性、合規性監督為主向日常監督與風險環節重點監督并重的轉變。現有事后監督定位于前臺業務的“全面復審”,對風險環節的重點監督不夠突出。事后監督部門應在加強日常全面監督的基礎上,依據制度規定、風險案件、歷史監督數據等建立統一的風險預警和風險模型加大對核算業務重要環節、重要賬戶、重要關口的監控力度。突出風險環節、明確監督重點,加強監督分析與預警,著力在消除隱患、堵塞漏洞、保證資金安全方面下工夫。如以計算機監督為依托,重點加大對ABS、TBS系統重要空白憑證及其賬戶對應關系、系統參數等事項的監督;在資金“進出”的環節上,大小額支付、同城票據交換及業務處理發起到結束各環節進行憑證與憑證、憑證與清單相互配對等。
二是實現由重點關注全面核算的事務性監督向關注內控機制完善的管理服務型轉變。在做好日常監督工作的同時,事后監督部門應轉變單一的思維習慣和事后監督方式,善于從微觀監督中分析歸納出共性的、規律性的問題,將工作重心向日常業務風險性分析和評價、預警提示、建議督導和信息反饋轉移,深入分析被監督部門的相關控制措施是否有效,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核算部門內部管理和風險防范機制的完善,從更高層次上發揮事后監督在宏觀服務方面的作用。
三是實現從專注于核算結果的監督向與核算過程監督相結合的轉變。目前,事后監督部門只是對被監督部門的憑證、賬表等核算業務結果的監督,對會計核算業務的過程卻缺乏有效監督,而會計核算部門的內控管理是否嚴密、業務系統控制是否存在漏洞、核算過程是否規范,往往是產生風險的主要根源。因此,將監督視角延伸至會計核算過程,將過程監督與結果監督相結合,是事后監督防范資金風險,提升監督效力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措施。事后監督部門應將ABS和TBS核算系統日志作為過程監督的主要載體,以計算機為輔助監督的手段,對電子文本系統日志進行合規性、實質性審核。合規性審核主要包括各操作人員有無異常操作、是否按各自工作權限操作等;實質性審核主要包括資金流出、賬務、查詢查復等業務的真實性、完整性,系統日志中操作員與會計憑證記錄經辦人是否一致等。
四是實現從發現和揭露差錯向解決差錯的根源性問題轉變。事后監督的根本目標是通過控制核算質量、規范核算行為,有效防范和化解資金風險。要改變以往監督工作側重發現問題和揭露差錯的方式,在發現和揭露差錯的基礎上,要根據不同的差錯類型,加強綜合分析,剖析問題的實質,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使核算部門合理地規避風險,以更好地促進有關問題的解決。
三、創建和諧監督生態環境,促進事后監督工作良性發展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優化良性內部生態。有效發揮事后監督職能作用,必須構建事后監督內部和諧的人文環境和規范的制度環境。基層行要堅持人本理念,嚴把監督人員入口,合理確定監督人員編制,滿足崗位設置、業務分工和操作技能要求。建立清晰的崗位職責、完善的操作流程以及制度規程缺陷收集和修補機制,實現責、權、利完全統一的獎懲激勵制度,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運行機制。注重加強教育和培訓,通過開展“文明科室”、“文明示范崗”創建,強化事后監督專業文化建設,凝心聚力,鑄魂塑形,營造積極向上、勤奮工作、求真務實、不斷進取的氛圍。
二是締造合作雙贏,構建和諧外部生態。日常監督工作的正常運轉需要事后監督與被
監督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協調配合。基層行事后監督部門應強化與被監督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建立健全業務資料抄送、重大事項通報、教育培訓相互參與等制度,采用座談會、分析會和通報會等多種形式來統一認識、揭示問題、分析原因、研究措施,著力構建和諧共融、信息暢通、相互理解、支持配合的工作局面,真正形成核算防范的“合力”,促進事后監督工作安全、有效開展。
三是加強成果轉化,完善整體聯動機制。基層行要依托“大會計”、“大監督”工作格局,通過落實會計工作聯席會議、內部監督聯席會議等,搭建互動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健全事后監督與內審、監察和會計管理部門的聯動機制,將事后監督的日常監督與內審、監察部門的立項檢查及會計管理部門的檢查輔導有機結合,從而使事后監督發現的問題能得到深層次的解剖,內審、監察及會計管理部門的現場檢查、輔導也有的放矢,達到監督資源互享、情況互通、措施互商、決策互動,形成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增強事后監督成果轉化的深度和廣度。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荷澤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