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萬洪
一、企業財務管理戰略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目標存在著不統一性
我國目前對企業的評價主要以企業實現的利潤多少作為考核指標,加之一些企業的領導承包制所帶來的短期行為,致使企業把財務管理目標確定為企業利潤最大化。上級主管部門對下屬進行考核,首先考核利潤完成情況,往往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率。
財務管理目標的不統一性和不確定性給財務管理戰略的制定造成很大影響。由于企業領導的短期行為造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不統一,大部分企業將財務管理目標確定為企業利潤最大化,而忽略了企業財富最大化,只考慮利潤發生的時間,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及資產的風險因素,單純追求目前的利潤最大值。這勢必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的傾向,不顧企業長遠發展。如:企業在投資決策時不考慮其資產或權益的潛在效益,只顧當前短期利益,很容易形成不良資產。不難理解財務管理目標上存在的不統一性既有其存在的理由,也給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的制定帶來一定的困難,造成諸多不利影響。
(二)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沒有確立
目前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中心地位還沒有確立起來,企業領導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從而使財務管理沒能起到反映、監督、控制和管理作用。企業管理亂,首先是財務管理亂,企業效益差,首先是財務管理差。這已從企業管理的實踐中得到證明。目前一些企業管理亂、效益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沒有確立是分不開的。
由于企業經營者對財務管理地位的認識程度不夠,表現在實踐中,不少企業未能充分發揮財會部門在經營決策中的參謀作用,而把財務僅僅看作專司“薄記”的職能部門;重視規模、產量和帳面利潤而忽視資金流動性、盈利性,大量資金占壓在應收款或基建項目上,其結果反而引起利潤和產量大幅下降;在機構及其職能上仍是生產、供銷、投資、財務等部門各自為政,中心不明確,導致各部門相互扯皮,各項工作質量下降,嚴重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使財務管理機制起不到應有的調控作用,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沒有建立起來。
(三)資產、負債比例不夠合理
近年我國國有企業的負債率已經遠遠超出30%國際標準,企業負債已進入中等偏高的風險程度。負債經營風險控制和負債經營指標控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企業盲目負債,缺乏對企業負債經營的戰略設計,不能使企業的資產保證其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我國國有銀行自有資金與各項存款余額的比例,1979年為31.9%,到1995年初下降到7.02%,這說明經營中的負債比例已大大提高,風險也隨之加大;負債比例也超過一般要求,一些金融企業該比率高達90%左右,財務風險很大;流動比例一般不足一倍,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很差。對于現有企業這種資產、負債比例不合理,負債經營風險如此之大的情況,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戰略,解決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四)財務管理戰略在制定上存在的問題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所在。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首先應從制定財務管理戰略入手。財務管理戰略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新領域,具體包括籌資、投資、成本控制、收益分配、業績考評、經濟獎懲、組織管理等方面。在財務管理戰略中,筆者認為融資戰略和投資戰略的制定尤為重要,因為融資是企業經營所需資金主要來源。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籌資渠道越來越多。企業可利用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也越來越多,有股票、債券、租賃、銀行信用、商業信用等。但是由于企業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在籌資時不對各種融資工具和手段進行全面對比分析,不制定籌資策略,計劃性較差,導致企業資金周轉緩慢,融資成本高,盈利能力減弱。
二、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方法
(一)制定財務管理戰略應考慮的因素
制定財務管理戰略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從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首先應考慮怎樣解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再考慮其他諸如時機、地點、條件等方面的因素,因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對企業財務管理當前存在的問題,應考慮從以下方面解決:
第一、首先應明確財務管理目標
明確財務管理目標是制定財務管理戰略的前提。對財務管理目標,不僅目前企業對其認識不一致,而且在財務管理理論界也有一定分歧。主要觀點有二種:一種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使企業利潤最大化;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為企業財富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目標是指通過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不斷增加企業利潤,使利潤達到最大。而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的情況下,不斷增加企業財富,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
筆者認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是企業財富(價值)的最大化。盡管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存在以下缺點:
①、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利潤發生的時間,沒能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②、利潤最大化沒能有效地考慮風險問題,會使管理人員不顧風險的大小去追求最多的利潤。
③、利潤最大化往往會使企業財務決策有短期行為的傾向,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般來說,報酬與風險共存,報酬越大,風險越大,報酬的增加是以風險的增加為代價的,而風險的增加將直接威脅企業的生存。企業的價值只有在風險和報酬達到比較好的均衡時才能達到最大。
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能克服利潤最大化的缺點。原因是:
①、財富最大化目標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并用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了科學的計量。
②、財富最大化能克服企業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影響企業的價值,未來預期利潤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所起的作用更大。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就是要正確權衡報酬增加與風險增加的得與失,努力實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達到企業價值最大目的。所以企業應將企業財富(價值)最大化做為財務管理目標,只有明確這一目標才能合理、有效地制定財務管理戰略。
第二、應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財務管理在企業各項管理中應居于中心地位,這是由企業自身的性質,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作用,以及企業的財務管理與其它管理的關系所決定的。
因為企業是作為一種以盈利為目標的經濟組織而存在的。企業追求價值增值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財富最大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盈利目標的實現是以良好的財務狀況為基礎的。如果企業不是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而是以產量、規模或其它價值目標為中心,結果必然使市場機制失靈,資源配置扭曲,資源浪費。各項工作的優劣成敗都將最終表現為不同的財務成果上。
可見企業的經營管理應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要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對經營管理的決策參與作用,就必須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從企業上層領導者的角度來說,首先要消除“財務就是記帳、算帳”這一思想認識上障礙,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對經營決策的分析、預測和全面規劃作用。在經營管理決策中以客觀的財務分析結論為核心依據制定企業的發展經營規劃。在進行專項管理決策如籌資、投資時,詳細參考財務管理的有關分析報告,改變財務分析報告必須適應決策需要的觀念,以實際財務分析報告作為決策是否可行的依據。
從企業財務管理自身角度出發,以提高財務管理的參與意識和管理水平為首要目標,改被動的事后核算、統計、總結為能動的分析、預測、加強對經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研究;用科學的技術方法對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建立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財務管理指標體系,以現代財務管理理論為指導,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進行全面規劃。從而使企業財務管理成為經營管理的核心。
第三、調整資產、負債比例至較合理水平
較高的負債比例已成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短板”,財務管理戰略的制定也受其影響。因此,應從增強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益、調整資產結構、提高資金營運能力等方面出發,將企業的資產負債比例調整至較為合理的水平。
在資產結構的調整上,增加獲利資產所占的比重和它們的流動性,一方面能提高企業的資產增值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因負債比例過高帶來的經營風險。提高資金營運能力同樣能增加企業的資金獲利能力,直接補分經營所需資金,對降低企業的負債比例具有最顯著的直接作用。
第四、制定財務管理戰略應考慮的其他因素
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在考慮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還應考慮時機、地點、條件等客觀因素。
(三)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和程序
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首先應對企業可能擁有的機會進行分析,以此來確定企業所處的環境機會,并設法將其轉化為企業的發展機會;根據機會的分析情況來確定企業的長遠目標、制約目標和風險目標,目標體系確立以后選擇適合自己的戰略方法制定本企業的財務管理戰略。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按照上述“分析機會——確定目標體系——選擇戰略方法制定管理戰略”的流程進行是比較切合實際而又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下面就三個環節進行詳細的分析:
第一、分析機會
分析機會是指企業管理當局在制定財務管理戰略之前,對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企業能得到何種發展機會,按照所處的發展機會選擇最為適合的發展模式。
企業在制定財務管理戰略時首先要分析機會,是因為分析機會是選擇目標的前提。分析機會有誤,勢必影響到其后的一系列步驟和理財策略的合理性、正確性。只有準確地把握機會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模式,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制定了出切實可、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戰略。
第二、確定目標體系
確定目標體系是指企業管理當局根據分析機會的結果,在選擇適當的發展模式之后,在經營目標體系中確定與本企業發展相關的各項具體目標,構成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體系,并以此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的服務目標。
在目標體系中各目標均包括若干具體目標。如下圖:
(1)長遠目標
長遠目標構成如下圖:
(2)制約目標
制約目標構成如下圖:
(3)風險目標。
風險目標構成如下圖:
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的程序之所以要在分析機會后確定目標體系,是因為企業所處的發展機會不同,目標體系所包括的內容也有所不同。而在目標體系中,并非所有的目標對任何企業都是相關的。即使是對同一企業,也會因所選擇的發展機會不同而使目標發生變化。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所選擇的發展機會和確定的總體發展目標,確定與實現總體目標相關聯的經營管理目標,構成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目標體系,才能為財務管理戰略的制定提供明確的服務對象。
確定目標體系應包括選定目標和量化目標兩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長遠目標中選擇與企業相關的各項目標。對其中的定量目標按科學的方法確定其量化值,對定性目標分析各自的定性標準。
(2)確定企業管理中的制約目標和風險目標。全面考慮它們對所選定的長遠目標產生的影響及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3)將所確定的各個目標構成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目標體系,分析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和對其他目標可實現性的影響。
(4)平衡各目標的量化值和定性標準,以整個指標體系最優并能實現總體經營目標為標準,確定目標體系的合理性。
第三、財務管理戰略方法的選擇及財務戰略的制定
制定財務戰略是指在確定目標體系后,將各具體目標按不同的特性歸類并逐一分解為相應的具體指標值,以系統工程的方法綜合制定各個目標的實施策略。財務戰略的制定依不同層次參與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工作的程度不同,戰略形成方法也不同,主要方法有:戰略家主導法、授權方法、合作協同法、優選方法。
制定財務戰略首先應選擇財務管理戰略方法。結合企業財務管理所具備的條件,根據中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筆者認為應以授權方法為首選方法,輔助選用優選方法。
企業財務管理戰略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主要包括籌資、投資、成本控制、收益分配、業績考評、經濟獎懲、組織管理等方面。
以上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介紹和分析,找出在財務管理及其戰略制定上存在的問題,對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財務管理在經營管理中中心地位的確立、制定財務管理戰略的程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 王文鈞編,《西方財務管理》 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版
[2] 李成章編,《西方企業會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版
[3] 李儒訓主編,《中外合資企業財務管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 財政部注冊會計師全國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 《財務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管理會計》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 何方力,《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金融研究》,20年,第1期
[7] 胡鋼,《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當代經濟科學》,2004年,第18期
[8] 張寧,《現代企業制度下財務管理地位和作用》,《經商之道》,2004年,第7期
(作者單位:海南山潤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