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勤
藝術學校的學生普遍性格外向,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模仿能力強,但由于年齡、閱歷所限,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較弱。如何加強藝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需要、有競爭力、有良好人品和藝品的高素質藝術人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討的實際問題。
一、傾注愛心是做好藝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
愛心是做好藝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之源。傾注愛心要求老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特別是對個別后進生和遇有特殊情況的學生要多一些愛護,把學生視為自己的親人,具有慈母般的愛心。一方面,愛會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產生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勵進取。另一方面,學生得到老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對老師的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直接轉化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產生一種“向師性”。這種愛是老師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便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愛心,把自己的工作僅僅看成一種謀生的手段,是為維持生計,這樣的老
師既教不好書,也育不好人。
二、經常談心是做好藝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談心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情感交換和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和橋梁,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卓有成效的談心活動。
首先,要經常談。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復雜的。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就必須經常同學生開展談心活動。有的人認為,老師與學生日常見面頻繁,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師與學生相互聯系的渠道也多了,有什么問題可以在電話里和互聯網上隨時交流,再面對面談心沒有必要了。這種認識是十分片面的。因為再先進的通訊手段,也替代不了面對面的思想交流,特別是談話的表情、會心的眼神,通過現代通信工具是無法表現出來的;再豐富的信息來源,也無法直接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再頻繁的日常見面,也替代不了思想深處的敞開。所以,不能用現代通信“新手段”取代面對面談心的“老傳統”。老師只有積極開展與學生面對面的談心活動,才能從學生的姿態、語言、表情中準確捕捉到他們的心理信息,從而作出應有的反應,以語言、行動、表情等不同方式點化、感染、啟發、打動學生,達到心靈共鳴的效果。
其次,要善于談。要教育人,首先要尊重人。現在的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將“面子”看得很重,內心都有一種潛在的自身人格保護意識,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在談心中,老師一定要用平等、尊重、誠懇的態度對待每一位談心對象,心平氣和地交流思想、討論問題、糾正錯誤,堅持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從而使彼此產生愉悅、滿足之感,形成心理兼容,創造和諧的談心氛圍。如果以勢壓人,以棍子打人,就容易給學生制造心理壓力,使學生不敢講真話、說實話。要教育人,還要理解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常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想問題,將心比心,急其所急,思其所思,從而準確理解學生的想法和心理狀態,真正找到與學生的結合點。要充分信任他們,建立真誠的友誼,做知心朋友。要淡化他們的缺點,寬容他們的過失,更多地挖掘他們身上美好的東西。
第三,要巧于談。要善于選擇談心的時間、地點、場合。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時間講,效果就不一樣。談心地點的選擇也同樣重要,要根據談心的內容選擇是在辦公室還是在教室,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私下里。比如:如果要表揚人,最好選擇在公眾場合;如果要批評人,則最好不要太張揚,宜選擇讓對方容易接受的場合。要注重非語言的交流。談心時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沒有人喜歡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因此,在談心時,老師要善于運用身體語言,比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真誠的目光,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跨越語言本身的一些固有障礙,有助于提高談心的效果。
三、處處關心是做好藝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
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從各個不同方面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個單純解決思想問題的問題,不能空對空,要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現在,學生中產生的許多思想問題,大多是由他們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實際問題引發的,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有關。要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必須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去升華他們的思想。比如,學生最為關心的是有好的老師、好的食堂、好的圖書館、好的體育娛樂設施,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等等,還有,現在學生中貧困學生居多,對于這些問題,老師都應該關心。凡是涉及到學生切身利益的事,只要符合政策,能解決的就要盡心盡力地解決,對不符合政策或限于條件暫時無法解決的,也要說明原因,講明道理,取得他們的諒解。
(作者單位:衡陽市藝術學校)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