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青
弗朗茲·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奧地利杰出的作曲家,生于維也納一個教師家庭,家中有14個兄弟姐妹,自幼從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808年成為維也納皇家教堂唱詩班歌童。同時在學生樂隊演奏小提琴,并學習作曲。舒伯特一生窮困潦倒,大部分時間靠偶然賺點稿費和親戚朋友的接濟度日,在生活上不斷遭受挫折,雖然他31歲就去世了,但卻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尤以歌曲著稱,被稱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緊張不間斷的創作活動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包括一百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交響曲9首、序曲7首、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奏鳴曲21首、即興曲11首、圓舞曲20首、進行曲9首、幻想曲。嬉游曲、歌劇、輕歌劇、康塔塔、聲樂套曲等。他生前默默無名,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評價,成為和莫扎特、貝多芬并列的音樂大師。
舒伯特是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始人。創作的六百多首歌曲顯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調寫作能力。曲調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大小調交替,充滿戲劇性。在自然音體系和聲基礎上巧妙運用變化音。鋼琴伴奏風格多樣,他把和聲、伴奏提高到與詩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詩與歌之間建立均衡的關系。他的鋼琴作品深受其藝術歌曲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旋律的純聲樂性上,而且在鋼琴音樂的情感內容及主題形象上都與其藝術歌曲相關聯。如同人們所說:“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使詩變成音樂,他的鋼琴曲又使音樂變成詩。而他用以表現鋼琴音樂詩性的一個重要手法就是運用大小調交替的調式和頻繁變換的調性。”整體來看,舒伯特的鋼琴作品可分為兩大類:奏鳴曲和小品。其鋼琴小品,即八首即興曲和瞬間音樂,則充分展現了舒伯特旋律、和聲色彩變化方面的才華,他采用和聲上的色彩變化,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富有大自然的和諧和生命力的氣息,他將瞬息間的遐想行之于樂譜,把感受到的一切化為音樂形象,構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的旋律,對后來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后世浪漫派音樂家創作鋼琴小品的楷模,開創了鋼琴音樂創作的新領域。受舒伯特影響最深,并直接從其作品精神中得益的是門德爾松。門德爾松的48首《無詞歌》在世界鋼琴文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每個偉大的作曲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果說莫扎特是歌劇性的,貝多芬是交響性的,那么舒伯特就是聲樂性的音樂風格,這種特質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同樣清晰易見。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對其風格的把握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歌唱性
舒伯特的很多作品都有著突出的旋律線條,
【例一】即興曲OP90.NO.3:

旋律突出,演奏時要注意中心在外側,在右手的五指上,手臂手腕要放松,伴奏為典型的聲樂伴奏,演奏時要求非常輕,很多演奏者往往把伴奏部分彈得很吵,喧賓奪主,使作品的演奏效果面目全非,在這里建議的練習方法是把長音按住,中間伴奏織體用staccato練習。 【例二】OP90.NO4中段

這里不能按3/4拍來彈,要想著大拍子,一小節一拍,這樣才能體現出歌唱性。
二 舞蹈性
舒伯特一聲鐘愛各種類型舞曲的寫作,從他15歲至逝世那年從未中斷過舞曲創作,他的舞曲作品共有63部,400多首,這些舞曲都是為了朋友們跳舞或自彈自娛所做的鋼琴小品,旋律動機大多來自奧地利的民間舞蹈,包括圓舞曲、小步舞曲、蘭德勒舞曲、埃塞克斯舞曲及德意志舞曲等等。這種對舞曲創作的熱愛也滲透到他其它作品的創作中,【例三】:OP90 NO.2

圓舞曲風格。奧地利民間的圓舞曲與一般所聽到的圓舞曲有所不同,風格熱烈奔放,節奏感強,是一種戶外的雙人舞,跳舞的男子穿著厚重的靴子,有規律地頓地強化節奏,其間還有拋人、抱人的舞蹈動作,在OP90 NO.2中,左手就是舞蹈步伐的感覺,右手是歌唱性的,【例四】中段給人的感覺是邊唱邊跳的(右手唱左手跳)

三、色彩性
在舒伯特的作品中,色彩是不斷變化的,像絢爛的紫色一樣神秘而華麗,他創作的最后一個奏鳴曲D960第二樂章【例五】:

和聲的運用充滿了令人心碎的美,結尾#c小調與#C大調的混合運用使這個樂章非常具有表現力。
【例六】a小調奏鳴曲D784

這部作品創作于舒伯特生命的低谷時期,第一樂章的主題聽起來非常悲哀非常陰暗,旋律是歌唱性的,由八度開始,調性不確定。有三個動機

Tr是樂隊的效果,定音鼓的演奏,注意這里的附點節奏不要彈成三連音,最好按十六分音符數“1234”,短音與長音是一個動機:震音部分是樂隊性的,像小提琴的齊奏,發展部有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過后又回到動機A—休止—音樂突然中斷,三個動機的組合貫穿了整個呈示部,在發展部的尾聲轉回到小調,使一樂章富有戲劇性和悲劇性。
二樂章的旋律來自舒伯特的一首歌曲,六度的轉調:休止符中斷了優美的旋律;力度的變化層次豐富,弱達到了PPP:調性由F—降D使非常短的二樂章百轉千回,耐人尋味。

三樂章與前完全不同,是技巧性的。開始情緒非常不安,不歌唱,也沒有什么色彩,

而由a小調轉到F大調后,非常優美的旋律出現了,是圓舞曲的風格。

歌唱的←→樂隊的兩種不同形象對比交替出現,全曲在堅定的情緒中結束。

在演奏舒伯特的作品時,踏板的運用對改變色彩也很重要,例如即興曲NO.4,一般都是用踏板演奏的,但在原版中作者標明的是斷奏;NO3中段,大家仔細看譜可以發現三連音的奏法是不同的;OP142NO.3可以用踏板演奏,有助于旋律的歌唱性,不用的話會覺得很干;D959的慢板樂章,主題開始可以不用踏板,再現時再用踏板,避免處理單一化;踏板的使用要視作品而定,在沒有標注踏板的作品中歌唱性的可以用踏板,五代性的可以少用或者不用踏板。
舒伯特的作品奧妙精深,筆者只能以自身所學總結一些教學建議以供參考,希望這些粗淺的看法有助于希望了解和學習舒伯特作品的人。
(作者單位: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附中)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