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提出五百多建議 專家不同意白皮書邏輯
本報記者 林 琳 夏 穎
中國歐盟商會2日發布了年度白皮書《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09/2010》,作為1400多家歐盟企業在華的官方代言機構,這是商會自2000年建立以來的第九版建議書。英國《每日電訊報》當天以“中國把歐洲企業關在門外”為題評論說,將近600頁的報告中,歐洲企業抱怨在中國做生意變得更難而不是更容易了。
這份報告涵蓋了從工業化學、移動電話到銀行業的多個領域,就中國如何改善當前的問題提出了500多條建議,這些建議是從1400家在華運營的歐洲公司中收集來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盡管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商會成員仍對中國市場抱有信心,對在華業務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但路透社2日援引這份報告說,在過去三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正在放慢,“某些領域出現了倒退甚至與開放進程背道而馳的情況”,“行業政策干預和外商投資限制的增多,使得中國對歐盟企業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伍德克說:“由于市場準入、法律和政治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各行業歐盟企業受到重重阻礙。此外,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抬頭的跡象,本土企業較海外企業更受優待的趨勢引發歐洲企業的擔憂。一些企業表示,他們根本就無法獲得市場準入權,在公共采購項目競標過程中,外資企業無法獲得與本土企業同等的待遇。”《每日電訊報》評價說,“(報告)描繪了一幅令人擔憂的中國商業環境圖景。”
談到中歐貿易,伍德克警告說,“中國對歐洲的需要大于歐洲對中國的需要”。中國歐盟商會秘書長丁凱表示,2008年歐盟27國對華貿易赤字達到1700億歐元,“這一數字可能觸目驚心,但事實上它對歐盟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貿易不平衡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對華出口只占歐盟GDP總額的0.7%,而中國對歐盟出口占中國GDP的7%。這意味著歐盟GDP增長每下滑1%,中國出口額便會下降11.5%。而美國的GDP每下滑1%,中國出口額僅會下滑9.8%。這從一個方面表明,盡管中國對歐盟企業很重要,但對中國而言,歐盟是最重要的客戶。”白皮書甚至還稱,“盡管中國不斷指責美國和歐盟的貿易保護政策,但中國卻是世界上貿易保護主義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在就這份報告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這個白皮書顯然是‘歐洲中心論的論調。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在減少從中國的進口,而中國卻在擴大從歐美的進口。中國現在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超過了歐盟,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歐盟不把中國當作危機中的合作伙伴,卻反過來指東道西,這種做法明顯有失公允。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中國是一個在經濟上后進的國家,而歐盟則是相當成熟的經濟體。從白皮書的內容看,對方顯然忽略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要,而是一邊倒地希望中國對跨國企業全盤開放,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邏輯十分可笑。另外這次的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和金融自由化及全球一體化有關的,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在反思市場并非萬能。事實證明,這種富國要求窮國大開其門的要求,只能造成發展中國家的倒退。另外反過來看,在這次危機中歐盟是更加市場化了還是更加政府化了呢?”
事實上據中國歐盟商會調查,2007年有七成以上歐盟在華企業盈利;2008年有62%表示有望在2008—2009年實現盈利;而今年6月的調查顯示,對大多數歐盟企業來說,在中國受到的危機影響遠小于他們在本土受到的影響。▲
環球時報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