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寶平
為了切實做好“三農”讀物的出版,新聞出版總署提出了“走下去”的策略,“走下去”策略的提出,為“三農”圖書的出版明確了方向,激起了眾多出版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農家書屋”工程的實施,更是成為出版業服務“三農”、支持“三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然而從總體上看,“三農”圖書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三農”圖書如何進一步“走下去”。需要我們去思考。
1、建立長效機制,營造“三農”圖書出版的科學發展環境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創造有效的體制、政策和環境,比單純的動員號召和抓品種增加更重要。政府部門要在政策和機制上,為出版發行單位提供優惠條件和創造優良環境,并在不同單位之間進行宏觀調控,使各方均為“三農”圖書的出版發行大開綠燈,減少摩擦,降低成本。政府部門在“三農”圖書出版發行的薄弱環節上應給予基金扶持,設立“三農”圖書出版發行基金、“三農”圖書項目資助等都不失為支持“三農”圖書良性出版的有效機制。
在出版社運行機制方面,也必須充分考慮“三農”圖書出版的公益性,在編印發力量的配備、績效的考核、資金的投入等方面提供政策傾斜,特別是分配考核機制要高度重視“三農”圖書這一塊,只有在考核、分配、獎勵等制度上對“三農”圖書有所傾斜,才能穩住人心,才可能保證“三農”圖書長期可持續發展。
2、加強調研,進一步“走下去”,真正策劃出貼近“三農”的讀物
“走下去”就是要鉆大棚、下田間、訪農戶,做到身入、心入。身入,就是要動起來,走到“三農”讀者中間去,和。三農。讀者打成一片,熟知他們的渴求,這是做好“三農”圖書的最基本要求。心人,就是要心系農村,只有心入,才能想讀者之所想,才能急讀者之所急。心入,是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3、細分讀者群,策劃定位準確、讀者群明確的圖書
農村的讀者群體可以細分為這樣幾個群:大學生村官、農民工、返鄉農民工、農業勞動者、農業技術人員、農村管理者、農村婦女、農村老人和農村未成年人。作為一個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的出版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做“小河里的大魚”。就目前的情況看,可以優先針對大學生村官、返鄉農民工、農業勞動者、農村婦女來進行選題設計。
大學生村官是一群不太了解農村、不太了解農民、不太了解農業的各種專業的大學生,這一群體急需“掃盲”,需要一些普及性的“三農”圖書幫助他們盡快了解農村情況、適應農村工作環境和要求。
金融危機使大量的農民工返鄉,他們的知識文化相對高一些,要求也有別于一般農民,他們對知識的需求比較強烈,迫切需要求職指導、維權、勞動技能等不同于農業知識的新知識,可以策劃一些技能培訓類圖書、休閑娛樂類圖書等,滿足他們再就業、再創業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農業勞動者,這是目前我們重點瞄準的對象,對于這一群體,應該緊跟農村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既要有價廉物美的小冊子,也要針對一些種養大戶,出版一些內容更詳細、技術含量更高的科技圖書,同時關注他們在精神文明、農村政策法規等方面的需求。
農村婦女是個被忽略的群體。農村婦女留守家園,她們的文明素質對于新農村建設至關重要。然而,農村婦女的閑暇時間多用于打麻將、閑聊等,讀書者甚少。面對龐大的農村婦女這一讀者群,出版社如能抓住時機策劃一些適合她們閱讀的圖書,比如農家菜譜、農村家庭醫生、鄰里關系、子女教育、婆媳關系等方面的圖書,這在全國可以說是首創。也許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4、豐富“三農”圖書出版形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當前,“三農”科技類圖書重復度高,單品種效益下降,這種情況下,只能尋求突破,創新內容和形式。一。加強圖示圖書的出版,克服以文字為主圖書的缺陷。二,加強已有品種的修訂再版。通過內容創新提高競爭力。三,多角度細化圖書結構,開發新的圖書品種,如價格結構、題材結構、地區結構等。目前農業科技類外冊子特別普及,而有經驗的農民已不滿足于簡單的小冊子,可以在繼續開發單品種、低定價圖書的同時,針對種養大戶開發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圖書,開發一些農業技術工具書等。四是,有針對性地開發農業技術的視頻產品,豐富“三農”圖書的出版形式。
5、積極完善“三農”圖書的發行渠道
“三農”圖書最難的不是出版,而是銷售。當前,農民讀書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三農”出版物的發行網絡尚不但全,圖書館、書店在鄉鎮基上是空白。
面對著這樣困境,出版社和發行單位應大力加強“三農”圖書的發行工作,通過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強發行力量,建立發行網點,拓展發行渠道,創新發行模式,可以考慮把“三農”圖書發行辦成“發行特區”,把“三農”圖書發行考核指標從一般圖書的考核體系中分離出來。同時,對“三農”圖書的發行引進不同的模式,吸引進個體書店參與,盡力擴大“三農”圖書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