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迅
摘 要:毋庸置疑,在我國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建筑節能在國家節能減排工作中擔當重要的角色。文章闡述了綠色建筑的概念,基于成本和效益因素,分析了其成本以及效益評價。
關鍵詞:綠色建筑;投資成本;效益;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21世紀是我國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節能減排的大力提倡,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打下了基石。綠色建筑的關鍵在于建筑節能。所謂建筑節能,就是在保證居室熱舒適環境條件下,通過技術進步、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和經濟結構合理化等途徑,采用新型保溫材料,把居住建筑在長期使用中的能耗降下來。然而,在綠色建筑的開發投資上,其投資成本和效益的統一問題,一直是當今研究的熱點。
1 綠色建筑概述
綠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和諧統一,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質的新技術、新材料。綠色建筑的理念最早是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師保羅·索勒瑞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這些年來得到了全世界學者和政府的關注和承認,從理論到實踐,不斷得到深入、完善和發展。發展綠色建筑,是落實中國節能優先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近幾年來,中國在綠色建筑發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設立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在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農村住宅等建筑類型進行了綠色建筑的創作實踐并建成投入使用。
加強綠色建筑的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盡管多年來,我國綠色建筑的科研和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綠色建筑方面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國家應加大對綠色建筑科研開發的投入,在各類科研基金中設綠色建筑專項,并選擇代表性綠色建筑科研成果進行示范,包括建筑技術、設計技術和綠色建筑材料合成技術等,盡快實現綠色建筑的發展戰略。
建立符合國情的綠色建筑評估指標體系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是為建筑行業在設計、施工、管理、建材性能及維護過程提供明確的規范要求,引導建筑向著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推進。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已有綠色建筑的評估體系可供借鑒。可以結合我國實際,建立起符合我國綠色建筑的評估體系和技術規范。出臺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和法規根據我國的國情,建立健全綠色建筑的規劃、立項、設計、施工、使用各環節中的管理機制和技術政策法規,對于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項目,國家在資金、審批等方面要給予優先考慮,而對于違反綠色建筑要求的項目,則應嚴格控制,甚至不予立項。培養全民族的綠色建筑意識要培養人們綠色建筑意識,首先要從教育抓起,大中小學都要開設環境維護的知識教育和宣傳,其次對于從業人員、業主、投資者、政府部門官員等都要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綠色建筑意識,使之樹立綠色建筑的觀念,自覺遵循綠色建筑的規律,營造良好綠色建筑的社會環境。
2 綠色建筑指標體系分析
目前綠色建筑得以發展的經濟動力主要在于運行費用的節省,這部分效益是開發商和居住者共同直接享有的。一次性投人的回報是長期的。積累的結果將大大超過初次投資成本,這是開發商有興趣搞綠色建筑的出發點。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典型建筑最終的長遠獲利能夠推動綠色建筑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進而產生規模效益。因而保證開發商和居住者獲利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工作的重點。由于發展綠色建筑某些技術還在研究中。或者技術成熟但還沒有推廣應用,使得綠色建筑建造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較大。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開發商的積極性,這是綠色建筑發展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障礙。
2.1 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對室內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建筑裝飾材料和室內設施方面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建筑本身造成的污染,如水泥、砂石澆灌中加入化學添加劑,有些建筑材料里有放射性物質存在;二是裝飾裝修帶來的污染,尤其是低檔材料污染更為嚴重;三是家具帶來的污染,板式家具釋放的甲醛等。在上述污染源中,其中最主要、最常見、危害最大的五種污染物質是甲醛、VOC、氨、氡及建材本身的放射性,被稱為五大隱形殺手。而綠色建筑就是要選用綠色建材,綠色建材就是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不用或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農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達到使用生命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健康材料。因此,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更加環保、更加有利于健康。同樣按照上述的思路,可以把處理室內環境污染的費用理解為相比傳統建筑,綠色建筑在室內環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和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節地、節水、節材和節約能源及減少運營管理成本等方面上。節地、節材、節水和節約能源的指標很容易測量,雖然測量指標的各個量綱卻不一致,但是可以把他們統一成費用效益型指標。拿節能來說,綠色建筑應該是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充分考慮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能夠減少空調使用和照明;通過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復合墻體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層窗,減少建筑運行能耗等相比傳統建筑,綠色建筑的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夠降低80%。節約能耗本身就大大減輕了環境壓力。節地、節材、節水和節約能源都是相對于傳統建筑來講的,因而可以看成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增加的經濟效益。
2.2 綠色建筑成本相關觀點
在綠色建筑的概念開始向主流意識滲透時,普遍認為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更昂貴。在某些情況下,綠色建筑的確更為昂貴——采用了未被廣泛使用的新技術。能做可持續設計的建筑師很少,他們可對其提供的服務收取額外費用:承包商不熟悉建設和管理過程的變化(如材料成本、建設或拆卸垃圾的獨立報告),不得不承受低效率或生產率的損失.也會對這些負擔收取額外費用。再加上試運轉費和為獲得認證發生的軟費用.綠色建筑初期的成本的確高于傳統建筑的成本。一般說來,建設成本要么列入“軟成本”類,要么列入“硬成本”。實際上,就目前而言,縱觀傳統建筑的相關數據,還沒有哪個傳統建筑有著與綠色建筑同樣的高成本。
事實上,傳統建筑與綠色建筑成本的比較是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因為,傳統建筑考慮的是舒適度問題,而綠色建筑在舒適度上側重的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單就可持續發展而言,其成本固然在某方面高,但是從長遠來看,其效益遠遠大于成本。
在綠色建筑的早些年間,技術是新的并且不為人們所熟悉,具有綠色知識的咨詢師或承包商供不應求,并為提供的服務收取額外費用。今天,綠色建筑開拓了新局面,加工材料的成本下降了,咨詢師或承包商的額外費用也按學習曲線的平滑模式在削減。某些行業的數據顯示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更昂貴,而另一些對立的研究則顯示綠色建筑并不昂貴——因為LEED認證是新概念,對比數據與受控研究難于得到。主要的成本差異來源于尋求的認證等級以及包含試運行費的軟成本,然而設計與建設方面的許多革新與激勵機制正在抵消綠色建筑的初期成本。
3 結語
縱觀全球綠色建筑發展史,其投資成本與效益研究一直是相互存在的矛盾。在提倡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綠色建筑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發展前景,其實也證明了其效益遠遠高于投資成本,認證機構以及評價體系日益完善,材料成本的日益下降,相信在未來,綠色建筑必定是未來建筑的唯一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張超,李慶.綠色建筑成本效益評價指標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7):42-43.
[2]Alexia Nalewaik Valerie Venters,李明哲(譯).綠色建筑的成本與效益[J].工程造價管理,2009,(2):47-51.
[3]胡學明,葛家君.綠色建筑概論[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7.